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3题。(20分) 母亲的酸水坛 黄爱华 ①母亲在我这住时买了几个坛子来,自制了几坛酸水,过一阵,泡上红辣椒、姜丝、萝卜,热热闹闹地堆在屋子一角,突然觉得,我原本冷清的小房子

好词好句 03-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3题。(20分)
母亲的酸水坛
黄爱华
①母亲在我这住时买了几个坛子来,自制了几坛酸水,过一阵,泡上红辣椒、姜丝、萝卜,热热闹闹地堆在屋子一角,突然觉得,我原本冷清的小房子一下有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②酸水坛在书面用语上称为“泡菜坛”,也是被众人周知并且喜爱的字眼,散发着诱惑。但我执意要叫它酸水坛,这样有一种亲切的味道,大抵,食物是一种能吃下去的乡愁,在唇齿流连,念念不忘,是因为,这里面有母亲揉合的气息。
③小时候看母亲制腌菜,盘啊碟啊碗啊一大堆,我在旁捣鼓几下就没兴趣了,跑得远远的。我对做腌菜没有兴致,但对吃腌菜,却是头号兴趣。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也没多少零食吃,小时候,母亲的酸水坛就是我快乐的零食园。放学回家饿得急慌慌,书包一甩,伸手就揭开了坛盖,掏出来的腌莱散发出无比诱人的香味。
④那个时候,我们家是一大家人吃饭,所以,母亲的酸水坛,花样就越来越多。虹豆、黄豆、姜、蒜,只要是土地的产物,均可以下坛。在乡村,小果小菜的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种什么得什么,每家每户都有着不大不小的几口酸水坛,泡进去的是日子,捧出来的是
⑤在幼时的我看来,母亲的酸水坛就像一个魔术坛,隔三岔五地就变出些东西来,有时明明已经捞完了最后一块,可是第二天,酸水坛又泡满了菜,一年四季,都是满满当当。守候着我们向往的幸福,美好的憧憬。
⑥在酸水坛里,酸萝卜的酸是首屈一指。还有泡柿子,青梗梗的柿子一扔进坛子,涩味尽失,变得又脆又甜。
⑦豆豉却是不同的,豆豉做好了香味余绕,做得不好沦为脚臭味,也是最朴实的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正一反,一好一坏。可能母亲的手艺很好,我至今都未吃到过有脚臭味的豆豉。只是偶尔从别家炒出的豆豉味,能闻出几分臭味,自此,也对豆豉多了几分忌惮,一般人家的豆豉我不会吃,除非是母亲做的。
⑧所以,在所有腌菜里,我独爱豆豉,其实也说不上喜欢,只觉得是一种依靠,一种温暖。记得当年南下,我唯一的背包里就装了半袋豆豉,工作期间,几经辗转,遍尝艰辛、苦难,唯有在深夜,摸几颗豆豉放在嘴里,细细咂摸,心头的酸楚才略有几分宽慰,犹似母亲遥远的瞩望。
⑨几年后,父亲撒手人寰,母亲哀伤不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不再打理酸水坛,每天只是跌默地坐着,坛口上长满斑斑白霉,一如母亲头上斑驳的白发,让人心痛。
➓我们建议让母亲出去走走,家在江苏的二姐来接母亲,上车时,母亲一一叮嘱我们,家里的猪、羊、鸡要怎么喂,田间的庄稼要怎么种,怎么收。最后,母亲犹豫着说,那几口酸水坛,你们给添点蒲水吧。
⑪母亲每天给我们打电话,问着家里的情况,我们让她放心,家里一切安好。一段时间后,母亲执意回了家,看我们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叹了口气:“这个家,没我真不行”。
⑫又一年辣椒红后,母亲把它们摘下来,在盆里细细剁碎,放到坛子里。母亲说,剁辣椒你们几姐妹一人一瓶,带回去做做小菜。我望着日益苍老的母亲,想起那日看过的鸡汤文,有娘在,人生尚有来处,娘去了,人生无归途。我的脑海里,一遍遍放射着所有记忆,舌尖上涌起一种莫名的味道,似是母亲的气息,濡湿了我的眼。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展开叙述,使文章更加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B.文章开头以倒叙的方式,引出“我”对母亲酸水坛的回忆,开篇点题,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C.小时候看母亲制腌菜,“我” 是没多大的兴致,跑得远远的。但对吃腌菜,却是头号兴趣。
D.第⑧段说“我独爱豆豉”的原因是母亲的手艺很好,“我”至今都未吃到过有脚臭味的豆豉。
11.理清文脉,在方格内空白处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3 分)
母亲的酸水坛 “我”的感受
母亲自制酸水 浓厚的生活气息
母亲制腌菜
一年四季,都是满满当当
母亲做的豆豉 一种依靠,一种温暖
母亲做的剁辣椒
 
12.结合原文,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8 分)
(1) 书包一甩,伸手就揭开了坛盖,掏出来的腌菜散发出无比诱人的香味。(从加点词语角度)
(2)坛口上长满斑斑白霉,一如母亲头上斑驳的白发,让人心痛。(从修辞运用角度)
13.分析文章标题“母亲的酸水坛”的含义和作用。(6分)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