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②欲三更,苦雨终风③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④乘桴意,粗识轩辕⑤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语文试题 03-03
古代诗歌阅读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元符三年(1100)苏轼自海南岛渡海内迁时作。②参横斗转:参、斗均星宿名,横、转,指星座位置移动。③苦雨:久雨。终风:终日吹个不停的风。④鲁叟,指孔子。⑤轩辕:黄帝,传说中古代帝王。《庄子·天运》说黄帝“张《成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北门成闻之始惧复怠且惑,黄帝即借音乐向他说了一番关于“道”的哲理。这里用此典形容波涛之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点题,通过星斗、“三更”、“月明”、“海色”点明月夜渡海之事。海面上风平浪静,夜空中星斗满天,呈现出空灵壮阔的美丽夜景。
B.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五句用此典暗合眼前渡海的情形,写出了自己对被流放到海南的不满,表达诗人仕途上的积极追求。
C.第六句表面写渡海途中听到涛声,实则借用典故暗喻自己到海外之后,“粗识”了《庄子》的玄妙哲理,心态更加通达洒脱。
D.苏轼一生,艰难坎坷,以至“九死南荒”,但他却能坦然以对,反视艰难遭遇为奇绝游历。这正是苏轼豁达人格的写照。
15.此诗前两联既是写景,其实也不露痕迹地用比喻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请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对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1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解此题一方面要一定的古诗文知识储备,理解“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准确涵义;另一方面要综合把握作者在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仕途上的积极追求”理解明显有误。
15.①“苦雨终风”喻指诗人遭贬时黑暗的政治环境;②“云散月明”喻指朝廷恢复清明;③“天容海色”则喻指襟怀澄澈的诗人终于洗脱垢辱。(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分析作者观点态度以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审题难度不大,指向明确,需要学生结合对苏轼生平的了解,结合注释提示准确挖掘出其中的喻意。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