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5.“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语文试题 03-14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5.“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几句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________。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除了这首诗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名句?试写出两句。
 
【答案】
15.描写肆虐
16.这首诗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致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感情。
17.示例: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解析】
15.试题分析:考查表达方式的类型及所描写的景物特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明显是使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飞”“渡”“洒”“挂罥”“飘转”这些动词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肆虐。大风肆虐破屋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1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读者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所以表达的是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感情。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17.试题分析: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多读书,多积累诗句,多记忆有关“忧国忧民”的名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卷我屋上三重茅
(2)高者挂罥长林梢
(3)忍能对面为盗贼
(4)俄顷风定云墨色
(5)秋天漠漠向昏黑
(6)安得广厦千万间
【答案】(1)多层茅草。(2)挂着,挂住。(3)狠心如此。
(4)一会儿。(5)阴沉迷蒙的样子。(6)哪里能得到。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诗歌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三重”:多层茅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罥”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9.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答案】  (1)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2)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3)符合题意即可  (4)D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考查文字的表现力。“风怒号”:风速很大,力很大。“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有浓烈的情感。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倾向。
【小题2】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最后一段的作用。从表达方式上说是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大抒忧国忧民之情。前面已经铺垫好,最后的直抒胸臆就顺理成章了。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小题3】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人物形象。需要从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如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情感表达,表明作者有个舍己为人的特点。“自经丧乱少睡眠”反映出作者是个忧国忧民的人。
【小题4】试题分析:A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