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语文试题 03-16
7.古诗欣赏。(4分)
蝶恋花 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
 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词中两处写“霜”,上阕用“霜”写        ,下阕用“霜”写        。(2 分)
(2)本词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寂寞”,请作具体分析。(2 分)
 
文言文阅读 (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鱼(     ) 
(4)弟子谏曰(      ) 
9.翻译句子。(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文:                                                              
10.请简要分析“鱼”在两个文段中的作用。(2分)                                                              
11.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答案
7.(共 4 分)(1)月光之白(皎洁) ,天气之寒(人之寂寞、伤感等)(共 2 分,每空 1 分)  (2)(共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示例:作者用灯火、明月、游人、吹笙极写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1分)与密州社祭的箫鼓、稀疏的灯火、昏暗的雪云景致罗列,感受到的空旷苍凉凄清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1 分)从而突出作者心中的“寂寞”。
 8.解释加点的词语。(4 分,每空 1 分) (1)踩踏 (2)同“辨”,辨别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代词,他,指公孙仪
9.翻译句子。(2 分) 译文: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可以停止吗?
10.【甲】 文中把“我”想要的东西比作鱼,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论证形象生动。【乙】文中鱼是故事的线索,为议论(结论)作铺垫。(2 分) 11.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 (2 分)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