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刘道玉:没时间驻足回望(节选) 欧阳诗蕾 ①“我想你们是最后来采访的,以后我可能不会再接受采访了

语文试题 05-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道玉:没时间驻足回望(节选)
欧阳诗蕾
①“我想你们是最后来采访的,以后我可能不会再接受采访了,因为我已是一个高龄和高残的人了。”8 月,在武汉大学的一栋教授楼里,86 岁的刘道玉在采访结束后对我说。
②立秋这天,武汉仍在溽暑中,珞珈山上的植物被傍晚的暴雨洗得翠碧。采访开始前,刘道玉拿出一张十多年前《南方人物周刊》为他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刘道玉托颌凝眉,只身坐在空荡荡没有一个人的教室里。
③“改革者,孤独者,踽踽独行在荆棘丛生峭壁的攀登者。”他自答。
④1981 年,48 岁的刘道玉是怀着一颗忐忑之心接受武汉大学校长的任命的——在他之前的 18任武大校长不是学术贤达,就是政界名流,而在任教职工中不少是他的前辈师长。面对这座藏龙卧虎、学派林立的老大学,刘道玉有些担忧,“要我当校长,一个小小的讲师,与武汉大学的名声和地位相符吗?”
⑤新中国成立前一度是全国重点名校的武汉大学,当时已下滑到全国重点大学末流的水平。上任伊始,刘道玉就立下“卧薪尝胆,十年雪耻”的誓言。他利用暑假,登门请教过去的学校领导人、学术泰斗和各个年龄段的教师。武大落后的原因被总结为三点: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学术研究上“述而不作”的保守思想;用人上的宗派主义。同时,学校没有强有力的科学研究的支持系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⑥武大在 1951 年的院系调整后,只剩下文、史、哲、经、外、图和数、理、化、生等 10 个系。上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高等教育沿用“苏联模式”,国内的多科综合大学被分解成了文理小综合大学和单科学院。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是为生产服务的,倾向于根据生产部门的需要来制定专业。“专业化教育代替通才教育的结果是学生知识面窄、缺乏研究创造能力。”刘道玉说,80 年代教育界讨论的一大热点是,大学应该培养“专才”还是“通才”?不过,尽管许多教育学家、科学家呼吁实施通才教育,但由于专才教育根深蒂固,教育部最终未能下决心改革这种教学制度。但另一方面,刘道玉上任的 1981 年,教育部建立了研究生学位制度,科研自此正式成为大学课程的一部分。将研究活动引进大学,被学者们视为当时中国高教脱离苏联体制的一个信号。
⑦“我履任校长伊始,痛感武大学科陈旧,科学研究落后,缺少学科的带头人,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技术革命的需要。”刘道玉回忆。接任校长后,刘道玉在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设计了文、法、理、信、技、管的办学模式,陆续对武大的专业进行合并、新建和重建,先后恢复了法律系,新建了新闻学系、法语系、日语系、德语系、金融学系、会计学系、出版发行系、统计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等,一个新型的多学科的综合大学逐渐形成。
⑧创建新系无异于拓荒。第一届新闻系学生要实习时,找不到北京的中央级媒体。学生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却因为是首届,在社会上无人知晓。刘道玉问了学生的情况,说“你跟我一路上北京吧”,就带着学生一起坐火车上北京,一家一家媒体登门拜访,《人民日报》、新华社、广播电视电影有关部门……介绍自己的学生们,希望对方能让学生实习。北京的这些媒体接纳实习后,学生们再去其他地方申请实习,就更容易了。
⑨“刘道玉校长总是把办学的事当作最紧要的事,一切为了学生,那时我们都觉得校长太可怜了,他实在太忙了。”曾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吴高福回忆,开新闻摄影课需要设备,而当时财政紧缺的武大非常难支款,最后是校长亲自和学校的设备处处长申报才得以解决。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9 年 9 月,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文体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是将刘道玉置于新中国院系调整以及新时期中国高校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刻画的,这有助于凸显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彰显人物自身的价值。
B. 人物通讯讲究用事实塑造人物,记者不宜跳出采访对事件加以评说。第⑤段中,记者直接概括出武汉大学落后的三点原因,这就犯了通讯的忌讳。
C. 第⑧段中,作者之所以详细写刘道玉带领第一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到北京实习的事件,是因为在人物通讯中展现事件的细节,有助于刻画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D. 文章语言简洁、准确,没有用过多形容词,体现了通讯中人物表述的客观性。人物的语言,例如刘道玉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和职业特征,合乎特定的环境和对象。
8. 最后一段话中,作者引用吴高福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刘道玉称自己是“改革者,孤独者,踽踽独行在荆棘丛生峭壁的攀登者”,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