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乐 从 和” 李泽厚 《史记·乐书第二》里云:“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

语文试题 06-0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乐 从 和”
李泽厚
《史记·乐书第二》里云:“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这就是“乐从和”的第一层含义。这一层含义与“礼”是相一致的。第二层含义是:“乐”与“礼”之不同在于,它是通过群体情感上的交流、协同与和谐,以取得上述效果。它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内在的引导;它不是与自然性、感性相对峙或敌对的,不是从外面来主宰、约束感性、自然性的理性和社会性,而是就在感性、自然性中建立起理性、社会性。从“自然的人化”的角度来看,“乐”比“礼”就更为直接和关键。“乐”是通过陶冶性情、塑造情感以建立内在人性,来与“礼”协同一致地达到维系社会的和谐秩序。“乐从和”的第三层含义是:它追求的不仅是人际关系中的上下长幼、尊卑秩序的“和”(“上下和”),而且还是天地神鬼与人间世界的“和”(“天地和”)。“乐”既来源于祭祀,而又效用于人际,所以它所追求的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协同一致,而且是天人关系的协同一致。而所有这种人际——天人的“和”,又都是通过个体心理的情感官能感受(音乐是直接诉诸官能和情感的)的“和”(愉快)而实现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乐”如何能使人际和天人相和谐一致以表现这第二、三层含义呢?
如果去掉古代所不可避免的神秘解释,其关键就在:要把音乐(以及舞蹈、诗歌)的节律与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和人的身心的情感和节奏相对照呼应,以组织、构造一个相互感应的同构系统。在以五行为核心的宇宙观盛行的春秋战国至汉代,味、色、声便都被区分为“五”而构造出一个相互对应的宇宙——人际的结构系统。其中,第一,指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国语·郑语》),即是说,单一不能构成“和”,“和”必须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二,这种统一特别表现为对立因素的“相济”,所谓“和”,主要表现为多样性的“相杂”和对立项的“相济”。整个世界、事物、社会以及人的情感本身就是多样的矛盾统一体,“乐”也应该如此。音乐的“和”与人际的“和”、宇宙的“和”便是这样同构一致,才能相互感应的。从而,音乐的“和”被夸扬为能使“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神是以宁,民是以听”(《国语·郑语》)。这固然仍是图腾巫术通神人的观念遗存,但也表达了音乐应该与整个宇宙和人际关系的规律性相一致的重要思想。所谓“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乐”所追求的是社会秩序、人体身心、宇宙万物相联系而感应地和谐存在,“适度”地相互调节、协同、沟通和均衡。
(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与“乐”之不同在于:“礼”侧重通过个体情感上的交流、协同与和谐,它可能多是通过外在的强制,而不是内在的引导,以取得“和”的效果。
B.“礼”和“乐”的目的大致相同,都是建立起理性和社会性,从而来维系社会的和谐秩序。
C.以五行为核心的宇宙观盛行的春秋战国就已经认识到,单一不能构成“和”,“和”必须是多样性的统一。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