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语文试题 07-1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品位与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的能力。首联意思是“自古以来的高人贤士为建立功业而历尽辛苦,他们的行事终究要交给什么人(去评说)呢?”从诗的后几句来看,人们的行为在当时或后世都会被误解。“糟粕所传非粹美”意思是“史书典籍所传的并不全是真的”,“粹”意为“纯粹”,解释为“全”,美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美丽,而应结合语境译为“真实”。此外,“区区岂尽高贤意”翻译为“区区纸张怎么能写尽高人贤士的意趣呢”。由此可知,本诗意在阐明高人贤士的事迹难以完全被后人了解。诗歌只是部分否定,而“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则是一个完全否定项。B项错,故选B。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答案】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及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可知在作者看来,史书典籍难以完全还原历史事实。结合“行藏终欲付何人”“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等句可以得出第一问的答题要点。第二问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既然史书难以完全还原历史事实,那么我们在读史时就应有所取舍,学会批判质疑。第二问需要读懂全诗的基础上结合平时所学的哲学方法论作答。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