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

语文试题 02-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二:
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材料三: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宦懋庸《<论语>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杨伯峻《论语译注》)
——孔子《论语·泰伯》
(1)鲁迅《呐喊》中有许多愚昧、麻木的形象,下面是他们的典型语言,请分别写出对应的人物。
①“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药》)
②“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风波》)
③“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故乡》)
④“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易地则皆然’,思想、言论、举动、丰采都没有什么大区别……便是学生团体新办的许多事业,不是也已经难免出弊病,大半烟消火灭了么?差不多的。但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端午节》)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愚”,前者是国民的“愚弱”,后者是乡下人的“愚不可及”,请比较作者对两种“愚”的不同态度。
(3)材料三是两位学者对《论语·泰伯》中一句的不同断句方式,请任选其中一种解释句意,并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谈谈你对选择句的理解。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