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颜色的阶级性 传统中国一向以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著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介于统治阶层与布衣百姓间的知识分子集团,都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异

语文试题 03-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颜色的阶级性
传统中国一向以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著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介于统治阶层与布衣百姓间的知识分子集团,都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异。而颜色,正是其重要方式之一。
事实上,色彩本身是人类在生物性进化过程中,为加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而发展出的符号系统。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体系内,它却演化出维克多·特纳所谓仪式化特征,成为人们确立身份意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
黄色在古代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非臣属或百姓可以染指。颜色的阶级性,在黄色的运用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但在先秦时期,黄色并不见得高贵,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其龙袍却是黑色的。到了隋唐年间,黄色逐步受到重视。这是由于当时的皇帝们逐步接受了阴阳五行的学说,即君主是坐镇中央、指挥四方的,而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土”处于五行正中,其相应的颜色为“黄”,所以皇帝一定要使用和推崇黄色。其实唐宋年间,黄色虽逐步被皇室垄断,但尚未被皇帝个人独享。白居易在《卖炭翁》里写“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即是太监,他是皇室的奴仆,却也狐假虎威地穿着黄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大红色称为“朱”,这是诸侯们参加祭祀时礼服的颜色;浅红色才叫作“红”,是低贱的颜色,只能用来做内衣。为什么大红色能得到青睐呢?清代学者段玉裁解释说,因为这是朝阳的颜色,自然受到崇拜和喜爱。按照春秋时的说法,紫色跟浅红色一样,都属于“间色”,是低等的色彩。然而紫色染料在当时非常难得。据《韩非子》记载,五匹素色的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所以颇有些贵族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自春秋战国以来,紫色代表高贵这一观念越来越强,跟位居正色的“朱色”几乎并驾齐驱,在官服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青、白、黑三色,则较为平实素朴,既不具备黄色的哲学属性,又没有紫色那种物以稀为贵的特质,所以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如青色,汉代时,富贵人家的仆人们常用青巾裹头,所以被称作“苍头”。“苍”便指“苍翠”,即所谓深青色。两晋南北朝时,晋怀帝被匈奴抓走,还被强迫穿上仆人的青色衣服在宴会中当侍从,留下了“青衣行酒”的故事,常用来比喻受人摆布。至于没有官阶的普通百姓被称作“白身”,整日劳作、风吹日晒的农夫被称作“黎民”,都是兼备自然色彩与阶层色彩的。“黎”古通“黧”,形象地揭示出百姓在田里耕作,被太阳晒得“黧黑”的面孔。
往事越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斑斓色彩如繁花照眼,但其背后,往往隐含着特权阶层恣意的骄奢和劳苦大众无奈的顺从,这是我们在读史时,常常需要加以留意的。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中国一向等级分明壁垒森严,颜色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知识分子集团用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别的一种重要方式。
B. “金木水火土”中的“土”处于五行正中,可寄寓君主坐镇中央、指挥四方之意,而土为黄色,因此皇帝便使用和推崇黄色。
C. 在中国,浅红色是低贱的颜色,只能用来做内衣,只有大红色即“朱”才是高贵的颜色,是诸侯们参加祭祀时礼服的颜色。
D. 青、白、黑三色较为平实素朴,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农夫被称作“黎民”,“黎”就是“黑”的意思。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
A. 色彩本身是人类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符号系统,在古代中国却演化成为人们确立身份意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
B. 黄色的地位有一个发展过程,原先并不高贵。随着五行学说的盛行,黄色逐渐得到皇帝的重视,从而成为高贵的颜色。
C. 春秋战国时期,大红属“正色”,浅红色和紫色均属于“间色”,因紫色染料在当时非常难得,紫色便高贵起来,最终成为“正色”。
D. “苍”,是深青色,在古代有明显的阶级性,汉代富贵人家的仆人们就常用这种颜色的头巾裹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色彩无贵贱,它所体现的贵贱特征是一种仪式化特征,是由人们根据颜色的哲学属性、稀缺与否的特质等因素而主观地赋予的。
B. 先秦时期人们的贵贱意识并不那么强烈,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其龙袍不是黄色的,而是黑色的,隋唐年间黄色才逐步受到重视。
C. 唐朝时,太监也穿着黄色;两晋南北朝时,匈奴抓走了晋怀帝,强迫他“青衣行酒”。这两个例子说明颜色代表等级的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十分鲜明强烈。
D. 贵族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百姓、农夫被叫作“白身”“黎民”,这隐含着特权阶层恣意的骄奢和劳苦大众无奈的顺从。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