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张岱
开篇词: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冬季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啊,下雪,真好!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 毳衣炉火(cuì)
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 铺毡对坐(zhān)
焉得更有此人(gèng) 余强饮三大白(qiǎng)
喃喃(nán)
2.听老师朗读课文,用“/”划出课文朗读的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②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①上下一白(副词,全)
②长堤一痕(数词)
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②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①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②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异义
余拏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捉拿]
(3)词类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②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4.作者链接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文义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1.“看雪”的时间是什么?地点是哪里?
【交流点拨】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矣。西湖湖心亭。
2.文中写雪的句子是什么?
【交流点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湖心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交流点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用哪个字概括的?
【交流点拨】痴。
(三)文本探究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交流点拨】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张岱
开篇词: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冬季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啊,下雪,真好!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 毳衣炉火(cuì)
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 铺毡对坐(zhān)
焉得更有此人(gèng) 余强饮三大白(qiǎng)
喃喃(nán)
2.听老师朗读课文,用“/”划出课文朗读的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②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①上下一白(副词,全)
②长堤一痕(数词)
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②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①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②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异义
余拏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捉拿]
(3)词类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②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4.作者链接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文义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1.“看雪”的时间是什么?地点是哪里?
【交流点拨】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矣。西湖湖心亭。
2.文中写雪的句子是什么?
【交流点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湖心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交流点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用哪个字概括的?
【交流点拨】痴。
(三)文本探究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交流点拨】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