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故乡教案

教案设计 02-18 九年级语文教案
故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小说线索,把握小说主要内容。
2.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3.学习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把握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
1.理解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生动的肖像描写和对比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写法。
2.了解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
3.理解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感情。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展开文章。
5.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6.感悟小说主题,领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
7.理解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对比阅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我们循着鲁迅先生的足迹走进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了《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看了赵庄的《社戏》,还偷吃了六一公公的罗汉豆,快乐的少年生活转瞬即逝,鲁迅长大后辗转求学,到日本仙台听《藤野先生》的教诲,回国后却弃医从文,辗转定居北京。1919年冬,他回故乡接母亲来京,回到阔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他心情如何呢?再见到儿时的伙伴闰土又有怎样的感慨呢?让我们再次跟着鲁迅先生的脚步到他的《故乡》去看看吧!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我国新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故乡》的素材源于鲁迅1919年12月回故乡的亲身经历。1919年8月,鲁迅在北京买下了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的住宅,结束了长期的会馆生活。同年12月,鲁迅离开北京回到故乡绍兴,打算接母亲及家眷到北京。
在故乡期间,鲁迅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这期间,他幼年的伙伴、“闰土”原型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却已满脸皱纹,面容憔悴,引起了鲁迅的深切同情。
这次回故乡,鲁迅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内心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阴晦(huì)  猹(chá)   祭祀(sì)  弶(jiàng)  秕(bǐ)谷
鹁(bó)鸪   獾猪(huān) 胯(kuà)下  潮汛(xùn)  颧(quán)骨 
髀(bì)间   伶(líng)仃  鄙(bǐ)夷   嗤(chī)笑  瑟(sè)索
寒噤(jìn)  惘(wǎng)然  潺潺(chán)  恣睢(zì suī)
(2)重点词语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如许:这么些。
潮汛:一年中定期上涨的潮水。
苏生:苏醒,复活。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轻视,看不起。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恣睢:任意胡为。
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故乡”不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而且为人物提供了特定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全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围绕故乡的变化来组织材料,安排情节,揭示主题。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