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语言运用之逻辑推理
【考点精讲】
【考点精释】
考点说明:
逻辑推断的考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难点内容,它包括隐性和显性考查,渗透在整个试卷中,主要考查概念和判断。重点通过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特点。
1.关于概念的考查。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关于判断的考查。
判断主要分为直言判断(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简单判断)、联言判断(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假言判断(断定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负判断(通过否定某个判断所得的判断)、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判断)。判断有真有假,所以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使用了不恰当的判断形式而出现逻辑错误,造成语句含意与现实情况不符的问题。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逻辑推断题,考查的就是模态判断和假言判断。
考情分析:
近年来,全国卷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等试题;作文题(2017年全国卷Ⅰ)、仿写题(2018年全国卷Ⅱ)需要思考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推断题(2017年3套全国卷)需要思考句间逻辑推理的合理性。
备考建议:
未来高考还会继续加强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且题型会越来越丰富,建议2020年考生加强这方面的复习训练。
【典例导引】
【2020惠州第一中学模拟】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门。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这都是幼时家境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人。因此说,寒门必出才子,而富贵之家却总出纨绔子弟。
①古今中外成才者不一定都出自寒门。
② 。
③ 。
【答案】②寒门不一定就会出才子 ③富贵之家不一定总出纨绔子弟
【解析】“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门”是表必然性的模态判断,这个判断过于绝对,是个假命题。而答案就是通过否定它,假命题变成真命题。材料的最后两句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必”“总”的说法都过于绝对,考生按照①的方式进行仿写即可。
【知识梳理】
一、解答推断题,要注意“题型特征”和“解题技巧”。
推理在高考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中考查比较频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归纳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归纳推理常在结论推断题中进行考查。②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类比推理一般通过仿写句子题进行考查,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21题,在仿写句子前,考生要分析材料中的词语或短语,类比它们的意思、词性等,从而进行分组,得出答案。③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要得到必然真的结论,必须具备前提真实和形式正确两个条件。演绎推理常考的推理形式有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等。
1.题型特征
①题干信息多,材料多为大段文字;②提问方式多为“由此可以推出的是”或“由此无法推出的是”。
2.解题技巧
结论推断题要求逻辑的严谨性,因此,考生做题时要遵从“4大原则”:①话题一致原则;②整体优先原则;③优选原则,优选有“可能”“有时”“有些”等词语的选项,慎选有“一定”“必须”等词语的选项;④敏感词汇慎选原则,慎选有“首要”“主要”“更”“越来越”等敏感词汇的选项。
【考点精讲】
【考点精释】
考点说明:
逻辑推断的考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难点内容,它包括隐性和显性考查,渗透在整个试卷中,主要考查概念和判断。重点通过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特点。
1.关于概念的考查。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关于判断的考查。
判断主要分为直言判断(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简单判断)、联言判断(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假言判断(断定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负判断(通过否定某个判断所得的判断)、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判断)。判断有真有假,所以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使用了不恰当的判断形式而出现逻辑错误,造成语句含意与现实情况不符的问题。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逻辑推断题,考查的就是模态判断和假言判断。
考情分析:
近年来,全国卷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等试题;作文题(2017年全国卷Ⅰ)、仿写题(2018年全国卷Ⅱ)需要思考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推断题(2017年3套全国卷)需要思考句间逻辑推理的合理性。
备考建议:
未来高考还会继续加强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且题型会越来越丰富,建议2020年考生加强这方面的复习训练。
【典例导引】
【2020惠州第一中学模拟】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门。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这都是幼时家境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人。因此说,寒门必出才子,而富贵之家却总出纨绔子弟。
①古今中外成才者不一定都出自寒门。
② 。
③ 。
【答案】②寒门不一定就会出才子 ③富贵之家不一定总出纨绔子弟
【解析】“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门”是表必然性的模态判断,这个判断过于绝对,是个假命题。而答案就是通过否定它,假命题变成真命题。材料的最后两句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必”“总”的说法都过于绝对,考生按照①的方式进行仿写即可。
【知识梳理】
一、解答推断题,要注意“题型特征”和“解题技巧”。
推理在高考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中考查比较频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归纳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归纳推理常在结论推断题中进行考查。②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类比推理一般通过仿写句子题进行考查,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21题,在仿写句子前,考生要分析材料中的词语或短语,类比它们的意思、词性等,从而进行分组,得出答案。③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要得到必然真的结论,必须具备前提真实和形式正确两个条件。演绎推理常考的推理形式有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等。
1.题型特征
①题干信息多,材料多为大段文字;②提问方式多为“由此可以推出的是”或“由此无法推出的是”。
2.解题技巧
结论推断题要求逻辑的严谨性,因此,考生做题时要遵从“4大原则”:①话题一致原则;②整体优先原则;③优选原则,优选有“可能”“有时”“有些”等词语的选项,慎选有“一定”“必须”等词语的选项;④敏感词汇慎选原则,慎选有“首要”“主要”“更”“越来越”等敏感词汇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