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动人的北平 教案

教案设计 02-28 语文教案
 
二、细节探究
1.如何理解“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答: 
答案:作者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把生活在此地的人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昆虫对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当的。这样说是为了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2.文章描写“动人的北平”采取了哪些方式?
答: 
答案:
 
采取的方式 分析 从全文看
全景式 作者意在写尽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种景象、各色人等尽收眼底 全文采取了总与分相结合、大与小相结合、粗与精相结合的描写方式
散点式 采取了类似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之法,即把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景、物尽情地描绘出来
 
3.如何理解“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答: 
答案: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既是叙述,又是抒情,形象而又饱含感情。
三、思维发散
文章看似“散”,作者是怎样将其整合起来的?
答: 
答案:
 
总体印象 整合方式分析
初读本文会产生散而无序的感觉,好像面面俱到,什么都说到了,可是又什么都没有说充分。其实深思细察,会发现文章的一些内在肌理,即作者组织材料成文的特殊方式 首先 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以第1段为全文总起,提纲挈领,统领全篇,余下各段是对第1段的分述
其次 文章围绕北平的“品格”——老成、豪爽、包容、守旧融新等来写,尽管内容上撒得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正好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写法借鉴】
1.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浓厚的诗意。
开篇一句,“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方式,充满诗意。第6段中“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用语精致,意趣横生,富有韵律美。
2.语句饱含情感。
例如,“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这样的语气,看似不经意间的轻描淡写,却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诗句。另外,文中多处以“你”称呼读者,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运用多种变化的句式。
开篇是几个短句,接下来是一些一气呵成的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有反问句,加重表达的语句,引起读者注意。
【时评对接】
劳动教育不能睡在高考作文
毛建国
“孩子在家基本没什么劳动,每天吃饭要家长盛,书包也要妈妈收拾。他自己能穿衣服我就知足了。”一项随机调查显示,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会包饺子、炒鸡蛋的小学生不足一成,学生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不足10分钟。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6月10日《半月谈》)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是一个热点。今年“全国Ⅰ卷”的语文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等内容,写一篇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