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中考复习 议论文教案

教案设计 03-13 中考   议论文教案

                
 
(2019湖北广水中考卷)            
(四)让传统文化在香醇“年味”中更具张力
杨飞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的灵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也已经形成了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英国首相府贴春联、特雷莎·梅穿红装招待华人孩子,柬埔寨首相洪森向华人拜年,悉尼启动农历节活动……浓浓的“年味”不仅充盈在国内大街小巷,也已经延伸至海外,推动着中国春节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
②代代传承,见证传统文化生命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也就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红红的灯笼、中国结、对联,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民俗,都让“年味”扑鼻而来,也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③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更有时代感。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于传统文化而言,也唯有与时俱进才能寻求发展。比如华阴老腔、皮影戏、西安鼓乐等表演,其就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可见,要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就必须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寻找到转化发展的表达方式,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④扎根群众,传统文化更具张力。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文艺工作的根本原则。也只有根植于群众沃土,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才会更具张力。比如手捏的面人、糖画,唢呐吹出的曲子等,其在浓郁了“年味”的同时,就让更多的人们认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力量和不竭动能。
⑤“互联网+传统文化”,扮靓美美中国年。日渐普及的互联网,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二者相加就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就给传统春节带来了新的“佐料”,把“年味儿”搬到了互联网上。比如,集五福、抢红包、H5拜年……借助互联网,传统文化正在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新鲜感。“互联网+传统文化”使春节既保留了传统风格也兼具了时尚元素。
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继承好、弘扬好、延续好传统文化,既是文化进步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传统文化在春节大放异彩,也激励着近14亿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1.让传统文化在香醇“年味”中更具张力。    
【解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文从主要从“代代传承,见证传统文化生命力”“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更有时代感”“扎根群众,传统文化更具张力”“互联网+传统文化,扮靓美美中国年”四个方面论述了“让传统文化在香醇‘年味’中更具张力”这一中心论点。本文的标题就是论点。
2.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2.首段总论,引出本文论题;②-⑤段以段首排比段的形式设立分论点,从四个方面(②-⑤从“代代传承,见证传统文化生命力;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更有时代感”;扎根群众,传统文化更具张力;互联网+传统文化,扮靓美美中国年”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结尾段,总结深化全文的论述。(思路清晰完整,意近即可。)
【解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先列举了英国首相府贴春联、特雷莎•梅穿红装招待华人孩子;柬埔寨首相洪森向华人拜年;悉尼启动农历节活动等事例,引出本文论题——传统文化的影响;接着从“代代传承,见证传统文化生命力”“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更有时代感”“扎根群众,传统文化更具张力”“互联网+传统文化,扮靓美美中国年”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让传统文化在香醇“年味”中更具张力;最后,归纳总结,展望未来。据此理解作答。
3.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们没有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割断精神命脉,所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
B.传统文化在春节大放异彩,浓浓的“年味”不仅充盈在国内大街小巷,也已经延伸至海外。
C.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就能寻求发展,更好创新,在新时代就会更具张力。
D.本文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论证充分具体,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案】3.C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具体阐述分析作答。文章第3段“可见,要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就必须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寻找到转化发展的表达方式,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与C项中的“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就能寻求发展,更好创新,在新时代就会更具张力”这一观点,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故答案为C。
 
 
(2020模拟预测)       (五) 跑出创新“加速度”
①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
②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的激情在会场内外扑面而来。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器。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以往要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正在被创新发展逐渐替代。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④创新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生态。有人用比喻来形容创新:“青藏高原上才能有珠穆朗玛峰”。意思是说,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也正因此,有人提出,改变“创新孤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才能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
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培育创新的“热带雨林”,让创新自由生长,离不开改革。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到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到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代表委员们纷纷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献计献策。既做好改革的“加法”,又做好改革的“减法”,既注重“补齐短板”,又注重“做强长板”,才能不断培厚创新生态的土壤。
⑥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1.选出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新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要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也已经被创新发展代替了。
B.没有良好的生态,创新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必须为创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
C.第⑤段强调通过改革给创新创造出好的生态。
D.创新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跑出创新“加速度”,大家必须要形成共识,提出更多的发展策略。
【答案】1.A
【解析】A 错误,原文是“正在逐渐被替代”,选项中是“已经被替代”。
2.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个论点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2.本文中心论点是“跑出创新加速度”。围绕创新,作者主要谈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生态(或要通过改革来创造良好创新生态)。    
【解析】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题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第二问一般要看每段的首句,可以分论点,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可知③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段“创新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生态。”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3.第③段划线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3.不好。因为该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我国2018年的创新成果,具体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第③段的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划线句子是举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例子,是举例论证,运用确切的数字,通过数字的变化,能更好的论证中心论点。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