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化学实验基础仪器操作及实验方法 教案

教案设计 04-11 化学实验基础仪器操作及实验方法   教案

考点2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一、物质的检验
1.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样,加入……   ⇒有……生成    ⇒……的是……
例如: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
2.常见易错检验问题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

解释

(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NH4(+)

 

 

(4)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Y是Cl2

 

 

(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6)

向溶液Y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Y中一定含有SO4(2-)

 

 

(7)

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9)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10)

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该沉淀是BaSO3

 

 

(11)

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SO2和BaCl2不反应

 

 

(12)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答案 (1)错 不一定是钠盐,可能是NaOH溶液,也可能含K+,检验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
(2)错 挥发出的乙醇、生成的乙烯及副反应生成的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错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不加热时NH3不会逸出
(4)错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
(5)错 O3、Cl2等也能使品红褪色
(6)错 若溶液Y中含有SO3(2-),滴加稀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4(2-),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7)错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8)错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正确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10)错 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O3(-)能将SO3(2-)氧化成SO4(2-),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
(11)正确 H2SO3是中强酸,而HCl是强酸,不能由中强酸制强酸
(12)错 在Fe(NO3)2中加入稀硫酸后,Fe2+能被H+、NO3(-)(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而干扰实验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的分离提纯基本原理
(1)“四原则”
①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③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④易复原,被提纯的物质要易被还原。
(2)“三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去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③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常见装置的易错点及注意事项


装置

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中是否有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
(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

 

(1)是否用玻璃棒引流
(2)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3)玻璃棒是否紧靠三层滤纸

 

(1)分液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2)分离的混合物是否符合萃取原理
(3)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是否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是否从下口流出

 

(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否位于支管口
(2)水流方向是否为自下而上
(3)为防止暴沸应加碎瓷片或沸石
(4)应垫石棉网对蒸馏烧瓶加热

 

(1)右端导管接近液面
(2)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吸收乙醇,分离乙酸乙酯

 

(1)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
(2)注意洗气后,气体中可能仍然含有水蒸气
(3)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

 

(1)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
(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

 

(1)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3)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发生装置

 

(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
(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

无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化学方法


方法

原理

杂质成分

沉淀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Cl-、SO4(2-)、CO3(2-)、Ba2+、Ca2+、Fe3+、Ag+

气化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

CO3(2-)、HCO3(-)、SO3(2-)、HSO3(-)、S2-、NH4(+)

杂转纯法

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

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对应的酸或碱)

氧化还原法

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

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

热分解法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

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

酸碱溶解法

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反应的差异进行分离

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

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性判断解题思维模型
第一步:明确题干信息,掌握题目要求。
属于“因果关系型”、“结论与操作相关型”、“方法原理应用型”等的哪一类型。
第二步:认真阅读表格要素,明确表格各栏目信息。
(1)判断原理与现象或结论解释的关系。
(2)判断“目的——仪器——试剂”的合理性。
(3)判断“仪器(或用品)”与“实验”的对应性。
(4)判断“分离、提纯方法”与“原理”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逐项判断,不遗漏任何信息。
多用排除法、特例法等。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