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赖一条邮路 陈忠实 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

语文试题 08-15

7. D    8. 含义:①作者回到乡村生活,通过邮递订阅报纸,关注时代变化,获取写作素材。②作者通过邮政代办点,邮寄稿件、信件,与外部世界实现沟通。③在邮寄的过程中,作者认识、了解了代办员,对他充满信任、感激之情。④作者对自己曾经的生活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珍惜和留恋。表达效果:①内容上,点明写作对象,揭示文章主旨;②结构上,作为行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9. ①文章写作的是关于邮寄的寻常小事,书写的“代办员”人物形象朴素,生活中平和沉稳,少言寡语,却认真敬业,办事牢靠。“我”和“代办员”的交往故事简单;②本文叙事语言近乎直叙,用语平实,没有过多雕饰;③文中抒发了真挚深厚的情感。文中既有离别时“我”对“代办员”感激、信任、留念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曾经的生活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珍惜和留恋。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作者‘不敢’接受感谢,表现了他的平和谦逊”不准确;正是因为小邮递员,作者才能够读到报纸、写出作品、寄出作品和信,对于作者而言,小邮递员对他的帮助要大的多,所以他“不敢”接受感谢是因为承受不起,而不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平和谦逊”,所以答案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答题时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理解标题含义需结合文章内容,答出表层,深层,情感三个部分,“依赖一条邮路”,结合“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晚报》……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可见“邮路”表意指的是在我蜗居乡下写作时,我向外界寄出完成的作品或信件都需要骑着自行车赶到4公里远的邮政代办点,完成邮寄,以及通过邮递订阅报纸,获得写作素材;深意,结合“我已记不清10年间经他的手寄出过多少文稿和信件,从来没有丢失过。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位代办员便成为我实现和外部世界沟通的最可靠的桥梁”,可见“邮路”是认真负责的邮局代办员使作者实现和外部沟通的桥梁,表达了作者对一直以来承担我信件邮寄工作的代办员的感激和信任;最后情感上,结合“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新的世纪刚刚到来,我又回到离别了七八年之久的屋院,一个人住了两年,这是一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最踏实也最美好的感觉”,可见“邮路”在文中的上位概念应该是传统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的珍惜和留恋。
理解标题的表达效果,在内容上,“一条邮路”是作者与外部世界实现沟通的唯一桥梁,结合“依赖”一词,暗示了作者认识、了解了代办员的过程,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作者借助“一条邮路”,表达对自己曾经的生活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珍惜和留恋,由此揭示文章主旨。在结构上,“一条邮路”是行文的线索,文章通过邮路写作者认识、了解代办员,最后两人分别的过程,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散文风格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然后抓散文的“形”、“神”及散文的语言特点来理解。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语言:某种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更具文学特色,风格更具多样性,内涵更为丰富蕴藉。
要解读文章风格“朴实淳厚,语淡情浓”的含义,即在朴实的写人叙事中富有韵味,平淡朴素的语言,叙述中饱含深情,用语平常,情感深厚真挚;体现在人物形象上,指的是文中邮递员表面上的“平和”“寡言少语”,却是一个对工作认真,待人富有情谊的人,并且我和邮递员的交往极为普通。比如“那张面孔,脸色微黄偏白,很洁净;眼睛不大也不小,永远是一种平和的神色;鼻梁不高不细,端正而庄重。他完全专注于案头的工作,多余一句客套话也不说,更不会有东拉西扯的闲话乃至废话了”“约略可以听得出来,她给远方老家的邮件,怎么还没收到?需要多少日子才能到?不会丢吧?从她离开窗口时的表情判断,她自己得到肯定的、可以放心的答复了”“我已记不清10年间经他的手寄出过多少文稿和信件,从来没有丢失过”“交办完要邮寄的稿件窗口里的他让我等一下,对我说:‘麻烦你办点事。’依旧是谦谦地微笑着,语气平静地告诉我,他很快要退休了”,根据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形象,平和沉稳、谦逊有礼;待人平等;认真敬业、情感真挚。他不爱说话,但办事牢靠,经他寄出的信件从未丢失过。
从表达的感情上来看,根据原文“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只有一位代办员……看着那张熟悉面孔的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等着我先开口……仍然不说话,眉宇和眼神里显示出‘办妥了’的意象,……依旧是谦谦地微笑着,语气平静地告诉我,他很快要退休了……心头微微一震,顿生眷眷之情了……”可见我对他充满信任、感激之情,结合“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新的世纪刚刚到来,我又回到离别了七八年之久的屋院,一个人住了两年,这是一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最踏实也最美好的感觉”以及“我至今不会使用轻便快捷的电子文稿的传递方法,还依赖于原始的邮寄手写稿件的途径。”可知文章重点抒发了作者对曾经的生活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珍惜和留恋,表达的情感朴实醇厚,情意极浓。
再看文章语言,“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晚学时顺便捎回来”“我为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和读者不知签过多少万册书了,却不敢接受他的感谢。我和他握手告别,他竟破例走出门来,在我准备推起自行车的时候,我又握住了他的手,有点不忍松开”等以及对我和邮递员交往的描写及人物的语言等,基本上平铺直叙,体现了“朴实淳厚,语淡情浓”的特点。
【点睛】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