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人刘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谈,有匡正天下之志彦博甚叹奖之。后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

语文试题 02-04

10. D    11. A    12. B    
13. (1)当时执政大臣们常常授予亲戚官职,于是他——分条陈述文彦博以下七人(授予亲戚官职的情况),这些人都是德高权重的老臣,刘安世也不稍微宽容。
(2)章惇一定要置他于死地,趁着使者到海南岛杀陈衍,暗示(委婉的劝告)使者去拜访刘安世,威胁他让他自杀。    
14. 支持①继承遗志。这是刘安世父亲的遗志,他希望儿子能完成先人未尽的理想。②报答国恩。谏官是谏臣,能够指正皇帝的缺失,是对国家恩典的报答,是一件幸事。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入白母曰”不能断开,根据后文可推断,本句主语应当是刘安世,而不是他母亲,排除AC;
“祸谴立至”与“主上”必须断开,因为祸至的宾语是省略了的“刘安世全家”,而以孝治天下的主语只能是皇帝,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宋有枢密院、内阁、军机处等多种称谓”错,明和清初多指内阁,清雍正以后指军机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以大不敬罪弹劾章惇、梁焘”,大不敬弹劾的不是章惇、梁焘,而是蔡确,梁焘是后来与刘安世讨论如何定罪判罚的人,由文中“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知。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与,授予;历疏,一一分条陈述;耆德魁旧,德高权重的老臣;假借,宽容。
(2)中,因,趁着;讽,暗示;胁,威胁;胁使自裁,省略宾语。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母亲的话“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可概括出“继承遗志。这是刘安世父亲的遗志,他希望儿子能完成先人未尽的理想”;由“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可概括出“报答国恩。谏官是谏臣,能够指正皇帝的缺失,是对国家恩典的报答,是一件幸事”。
【点睛】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刘安世是魏人,少年时表达观点就已经很有自己的看法,当时文彦博在枢密院,有了新鲜的见闻,每每叫刘安世来讨论。刘安世言谈从容淡定,并且有匡扶天下的志向,文彦博非常感叹并常常夸奖他,后来,刘安世随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行己的要旨,司马光教导他要诚实,而且令他从不乱说话开始。司马光入朝为相后,刘安世被提升为右正言。当时执政大臣们常常授予亲戚官职,于是他——分条陈述文彦博以下七人(授予亲戚官职的情况),这些人都是德高权重的老臣,刘安世也不稍微宽容。章惇因强行买昆山民田被判处缴纳罚金,刘安世说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交结,“做下许多灭绝道义的事情,天下人都叫他们为‘四凶’。如果只是这么轻微的处罚就完了,怎能显示出惩戒的力度?”恰逢吴处厚写了一本解释祭确《安州诗》的作品进献给皇帝,刘安世认为蔡确在诗中指斥皇帝,触犯大不敬条令,同梁焘等人极力论述这件事,最终把蔡确贬谪流放到新州。后来章惇当权,特别厌恶刘安世,三贬新州别驾。蔡京等人请求皇帝诛灭刘安世等人的家族,谗言虽然没有实行,刘安世还是被移居梅州。章惇一定要置他于死地,趁着使者到海南岛杀陈衍,暗示(委婉劝告)使者去拜访刘安世,威胁他让他自杀。又擢升一个乡间恶霸担任转运判官,让他去杀刘安世。判官快速骑马将要到达梅州,梅州守臣派客人来劝刘安世赶快自己想办法逃命。刘安世面色不改,与客相对饮酒谈笑,慢慢写了几页信交付给他的仆人说:“我如果死了,按照信中所说去做。”回头对客人说:“死没什么难的。”客人私下从仆人那里看到信中所写都是安排同贬当死的人的家事,很周到。判官离梅州还有二十里,呕血而死,刘安世的危险得以免除。蔡京担任宰相之后,安世被接连贬谪七次,一直发配到峡州被羁押看管。宣和六年,皇帝想恢复他待制这一官职,但中书舍人沈思却封还此命,拒绝执行。第二年,安世去世,享年七十八。淳熙八年,孝宗追赐他谥号“忠定”。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