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又少了一个 作者: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

语文试题 03-22

11. C    12. (1)对人生的敌意和诡谲。(2)丧失羞耻之心。(3)职业乞丐的无赖相。(4)对人生的冷漠、麻木。    
13. 女人人性扭曲,已成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价值。而一个“又”字,表明了不断有人“少”掉,使作品更具广泛的社会意义。    
14. 有影响。抽去有关材料就反映不出作品主题的深刻性,揭露不出其变化的社会根源。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三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尽管有点夸张”错误,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是女人的真实写照,没有夸张成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四次“笑”,显示了女人个性的逐步扭曲,其本质正在逐步“蜕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笑”的不同含义。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写出女人对人生的敌意和诡谲。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 写出女人丧失羞耻之心。
“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写出女人职业乞丐的无赖相。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写出女人对人生的冷漠、麻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人,又少了一个》取材人生,凝练厚重。文中仅以三年的时间差,写了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子的人格激变。她因丈夫坐牢,独自担负四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又因为人生的穷困而外出乞食,迫使她含羞忍辱应付生计,以至使她逐渐扭曲心态,乃至泯灭人格自尊,终于变得麻木,仅隔三年,前后就判若两人。
一个“又”字,表明了不断有人“少”掉,使作品更具广泛的社会意义。作者选择女子在三年前后巨大变化的两幅画面,深刻揭露了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中又少了一个泯灭人格自尊的人的社会原因。尤其是文章结尾处女子“漠然”的眼神,无声地揭示了苦难社会的鞭痕已扎向了人物心底深处,却又是令人难以言喻的。如果一个社会,连人的低级生存需要都不能维持,还奢谈什人格个自尊?在这样的社会里,作为社会的人的人格价值也就消亡了。作者在文中的标题《人,又少了一个》正是导引了全文:哀民生之多艰!作者以此为题,正揭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有影响。正是在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之中,表现出“女人”的变化,揭露其变化的社会根源。作者借身份证上的照片,向读者介绍这个女人以前的形象,这是一个幸福、美满、自得的知识女性,而眼前她却因不幸走上了乞食生活,三年后更是成了职业乞丐,这样写,就把一个知识女性的扭曲变态强烈凸显出来,达到令人难以置信且又欲哭无泪的地步。这样对比处理,就可以将读者的视线进一步引向造成中年女子悲剧的社会。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