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尤其是

语文试题 07-28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尤其是在最高层面与时俱进地建章立制。由此,中国之礼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彰显。
从传统文化延续性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即通过人文来教化天下,让社会发生积极变化,以达到和谐的状态。中华文明作为一种道德型文明,其道德本身比较抽象,而礼就是把道德具体化、日常生活化、程序化,也相当于给法治打预防针,把违法犯罪消灭在无形之中。
中国之礼正在经历从传统之礼到现代之礼的深刻转变。先秦时期曾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严格规矩,宋朝进一步改造“家礼”,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如今,传统礼仪的经典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合,成为人们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有效途径,现代礼治机制的建立健全也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社会治理需要社会之礼,这已从基层治理中显露端倪。中国城市社区作为独特的社会空间,可以实现把法治精神和德治精神融合到礼治中,构建与传统相契合、与现实相适应,对每一个居民平等尊重的礼治社区。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浙江省嘉兴平湖市、衢州市常山县等地已经开始进行礼治社区的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不仅有效改善了停车纠纷、宠物扰民、高层抛物等问题,也力争突破楼道堆物、加装电梯、垃圾分类、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等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当然,无论是文化之礼还是社会之礼,都不可能凭空出现,一定是与符合时代特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匹配的。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进一步看,中国之礼很有必要走向世界,尤其是在全球治理领域中引领构建全球之礼,为解决全人类普遍困扰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到来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性成就,在一定意义上催化普及了具有丰富精神文明含义的礼仪。但西方对于礼仪的重视,主要还是侧重于个人的行为规范,在整体的制度安排和价值追求方面相对比较欠缺。
此外,与中国人“一言以蔽之”的思维习惯不太相同,西方文化偏好用“分”的眼光看事物,其好处是能更加精细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坏处则是容易形成“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在涉及到国际关系的领域,西方国家十分关注国际礼仪的复杂外在形式,但很少去理解和把握礼仪的深刻精神内涵,比如重视礼宾礼仪上的平等却忽略了实际交往中的平等。中国则能基于丰富的历史经验提炼出更具新时代特征的理念,比如在政治领域讲究“仁礼存心”,避免滥用权力、以礼制力;在经济领域讲究“礼尚往来”,扩大各国利益、以礼促利;在文化领域讲究“礼乐相成”,提升文明理念、以礼倡理。这些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也和如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一脉相承,同时也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陈康令《彰显中国之礼的感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1. 下列关于“中国之礼”的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之礼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党和国家很重视与之相关的建章立制。
B. 中华文明是道德型文明,礼是道德的日常生活化,因此德治精神是中国之礼的核心。
C. 中国之礼能更好地把握礼仪的深刻精神内涵,在整体制度安排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D. 在国际关系的领域,中国之礼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中发挥积极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总后分,从文化之礼、社会之礼、全球之礼三个角度对中国之礼进行阐述。
B. 作者从时间维度将中国之礼分成“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强调了二者的区别。
C. 作者援引了上海等地礼治社区的探索实践,论证了礼治对现代社会治理的作用。
D. 文章将中国之礼和西方礼仪进行比较,进而论证了中国之礼走向世界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之礼的建设是提高当代公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有效途径。
B. 卓有成效当代礼治建设是以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为基础的。
C. 中国“一言以蔽之”与西方偏好用“分”的眼光看事物的两种思维习惯各有利弊。
D. 随着“一带一路”等政策的逐步推行,中国之礼已经开始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作用。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