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唐】王维 绝城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语文试题 01-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唐】王维
绝城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当年汉武帝派争广利攻打大宛获宝马,宝马爱吃苜,苜貓与葡萄种也就随汉使传入中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边塞之景,点明了行人要去荒凉的边塞;同时以边塞地区沙土飞扬表现了那里环境的恶劣。
B. 颔联的“时有雁”和“少行了人”表现环境的荒凉,同时也突出了刘司直的寂寞伤感
C. “三春”指整个春天,“万里”写路途遥远,它们以时空之大,突出了雁、人之少。
D. 颈联连用苜蓿、天马、葡萄三个意象,暗示西域物产丰富,这正是国家所需要的。
E. 本诗从写景到说史,从说史到抒情,曲曲折折,把诗人送行时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15. 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D    15. ①对刘司直的希望与勉励。诗人认为他能够像汗使带回苜蓿、葡萄、天马一样完成使命,勉励他建功立业。②与朋友的深厚友情。这首送行诗凸写了朋友行程之远与苦,流露出对朋友的牵挂之情。③对朋友的提醒和嘱咐。提醒他千万要扬盛唐之威,好好地震慑住对方,使他们不敢小瞧我们。④本诗虽然是鼓励刘司直干事业、扬国威的,但字里行间,也寄寓了诗人本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迈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突出了刘司直的寂寞伤感”说法错误,这里的写景,只是在写环境的荒凉,并没有提到刘司直的心理;D项,“暗示西域物产丰富,这正是国家所需要的”说法错误,颈联的意思是借用汉朝的典故,希望刘司直这次出塞要像汉朝使者那样取得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并没有从国家所需要的物资着想。故选B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诗歌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对诗句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前两联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 。第一联“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指出路途遥远,环境恶劣。“绝域”,指极远的地域;“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这两句是写这条西去路的前方是边塞,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那里,烽烟弥漫,沙土飞扬,一望无垠,满目凄凉。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进一步表现路途的寂寞荒凉。正值三春季节,南国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之时,无奈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路上唯见偶尔飞过的归雁;平视前方,漫漫长路上极少有行人往来。前两联写了朋友行程之远与苦,流露出对朋友的牵挂之情。第三联似承实转,虽然仍是写景,但色调感情陡转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天马”,骏马名,《史记•大宛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 ,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域人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当年汉武帝派李广利伐大宛取名马,马嗜苜蓿,苜蓿与葡萄种也就随汉使传入中国。这一联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想象代实景,描绘了一幅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其中蕴含颂杨汉使,沟通两地文化的历史功绩之意,以此勉励友人远赴安西建功立业。最后一联正是承着这一诗意转出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这里以“不敢觅和亲”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唐王朝的臣服 。这两句看似泛指,实际上是针对“刘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刘司直出塞干出一番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了诗人本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迈感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本题,可以通过对诗歌具体内容逐联分析得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