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若是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乡愁,可能的一个回答便是这样:乡愁一定与我们每个人的故乡相关。故乡不仅仅是我们出生的地方,也是通常所谓的父母之邦,在某种程度上,

语文试题 01-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若是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乡愁,可能的一个回答便是这样:乡愁一定与我们每个人的故乡相关。故乡不仅仅是我们出生的地方,也是通常所谓的父母之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文化和精神家园。在这个文化和精神的家园,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真实的自我,得到了一种身份,以这种身份存在,我们心安理得、自在逍遥。
乡愁的产生,其根源之一在于人的内心或一种文化,是人们因心灵之家遭到变故、文化受到破坏而带来的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离别的黯然神伤,团聚的归根之乐,侨居的怀念之思等等,这些人们所具有的具体的怀念,实根植于内心,它是人们内心实在真情的呈现,呈现出来便有乡愁。因为在生活中,人们总会感受到喜欢、愤怒、哀伤、快乐、害怕、厌恶、欲求等种种情感,这些情感的发出,若当于其理而合于其度,便是合理的。如朱自清笔下《背影》所表达的浓浓父爱,之所以容易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因为父爱在儒家看来,乃为值得肯定、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种积极情感。当类似于这种表现父爱的文字、场景被不同时空的人们读到、感受到的时候,便会勾起他们自己心中过去曾经的拥有,若现实中这种情感不能即时得到满足、得到呈现的话,便会生起一种惆怅。
乡愁之产生,本质上是在内的。一个人若无内在怀乡的情愫,则眼前之物,虽视之,却若无所视,如一般所说的熟视无睹。只有在内心生起了怀乡的情愫,则于外在客观方面,如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方可能于其中兴起怀乡之情!若乡愁徒为外有,而非内在,则其不足以产生。因外在之存在会随着岁月、时光的消逝而殆尽。正因为乡愁根植于心,故能随感而发,于其形式的消逝中,而生一种内容的真有。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乡愁的出现。城市化一般意味着现代化、市场化,这种现代化、市场化是建立在高度的科学化基础之上的。应该说,城市化对人类而言有其重要价值,但也要看到,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度追逐利润、追求物质成果的不断翻新,人们很可能忽视当初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初衷。那么,人们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初衷是什么呢?一个可能的答案,便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精神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但在现实的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个初衷,所以,过度的物化是有可能对人的心灵产生逼仄的。
我们认为,中国哲学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愁问题。中国哲学强调于人生实践中确立起价值形上之本。如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中国哲学这种对仁爱之本的追求,犹如求仁得仁,是高度自由的。它不受外在物质条件、环境之制约,是一种仁心、仁意的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人的心灵便得到了安顿,回到了熟悉的家园。若城市化能由人的良知本心而发,则自有其合理性;城市化若能与人的生命呈现、成长相关联,则它就能与人的生命本真相贯通。因为主体生命的成长、德性的涵养是离不开家国、社会和世界的,不存在孤零零的个体之德性。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城市化若能与此相结合,则得其所而能解“乡愁”之结。
(摘编自章伟文《城市化、乡愁与精神还原之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中“故乡”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文化和精神家园”是最重要的因素。
B. 喜欢、愤怒、哀伤、快乐、害怕等情绪是人们内心实在真情的呈现,呈现出来便有乡愁。
C. 城市化带来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但不意味着人的精神心灵问题可以相应得到解决。
D. 城市化的发展,如果能由人的良知本心而出发,人们的“乡愁”定能够得到疏导和缓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第四段对城市化进程的成果和引发的问题都有论及,显示出了作者思辨的态度。境没有直接关系。
C. 文章第五段运用引证法,证明了中国哲学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愁问题。
D. 文章论证时兼质现实与史实,既有对当下现实问题的剖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引用。
3. 很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之产生,本质上是在内的,关键因素是人内心生起了怀乡的情愫,它与外在客观环境没有直接关系。
B. 城市化应从人的本心而发,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物化侵害人的心灵。
C. 习总书记强调,“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中所述和总书记所倡导的理念是相通的。
D. 鲁迅的《故乡》、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原因之一是其中所蕴含的乡愁。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