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坐池上 朱 槔①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语文试题 02-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坐池上
朱 槔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注】 ①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援乏城陷,二人皆不屈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座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颔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解析】 C项,曲解文意,错在“枝繁叶茂”和“热闹景致”。原句“疏翠庭前供答话”中“疏翠”说明枝条稀疏了,并不繁密;既然是“疏翠”“浅红”,说明景象并无“热闹”的氛围。
16.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示例]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闲而不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雁不来,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世却仍期盼国土收复的复杂心境,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
【解析】 尾联用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嚼齿穿龈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过着苟安生活现状的愤慨。表面上颈联是写诗人在庭院的闲居生活,但其实是反衬了当朝统治者的昏聩无能,真正有志之士和力主抗金的官员,得不到重用,表达了他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所以用此典故并不突兀,反而别有深意。同时,“莫上”二字,其实是反语,内心还是渴望杀敌立功的,怎奈“雁不来”,即喻指朝廷出兵征讨金兵的音讯杳无,所以诗人借此典故委婉、巧妙地抒发了内心愤懑不平的情愫。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