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语文试题 03-2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
B. 颔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C. 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一起。
D. 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15. 孟浩然提倡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这首诗是怎样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4. D    15. ①首联上下句将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暗含对禅境的喜爱。②颔联通过“人”与“我”的比衬,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③颈联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忘情于山间美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④尾联写鹿门山山林寂寥,只有幽人独居,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错误,从诗人经历可知其隐居是无奈之举。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综合鉴赏能力。答题时明确写作特点,结合内容和情感加以分析即可。要做好此题首先要理解“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的意思,即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表意既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总之是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段、技巧来创作,忌一览无余的直白。题干为:这首诗是怎样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分析。即便不明白孟浩然总结的理论,也不影响做题,只要找出手法,点出表达效果就可以得分。
开篇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前句承“渔梁”诗意,后句承“山寺”诗意,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