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松声(节选) 白居易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 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 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①。

语文试题 08-2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松声(节选)
白居易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
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
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①。
【注】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句点明松声的由来:微风自西南而来,拂动松树枝叶而形成松声。
B.诗歌用词准确传神,如“飒飒”“泠泠”两个叠词摹写生动,琅琅上口。
C.由“寒山”“秋琴”“竟夕”可以推知,本诗吟咏的是秋天雨夜的松声。
D.诗歌题为“松声”,但是通篇不见“声”字,却又无一处不是写“声”。
2.本诗是如何描写松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C.“本诗吟咏的是秋天雨夜的松声”不正确,本诗吟咏的是夏夜的松声。“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是用来比喻松声的,并非实景;“炎暑”才是实写。故选C。)
2.①一二句写微风潜入枝叶,为写松声蓄势。三四句运用比喻,将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以声写声,突出了松声的悦耳多变。②后四句运用衬托,借自己聆听松声后洗净炎暑、消除昏烦以至整夜不眠、心身翛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松声的美妙怡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而是写到来自西南的微风潜入松树的枝叶间,正是因为有了风,才有了松声,所以首联是为写松声蓄势。颔联所写之景并非实景,而是将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声写声,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松声的悦耳多变。后四句写到,听到松声后洗净了夏季的炎暑,然后又消除了昏烦,以至于整夜不眠,身心翛然,这里面通过作者自己听松声后的感受来写松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松声的美妙怡人。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