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①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②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③,人间直恁④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语文试题 08-28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①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②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③,人间直恁④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①木樨:桂花。此词约写于孝宗乾道元年(1165)献《美芹十论》之后。②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③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④直恁:竟然如此。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照应题目,点出“回忆”,写出少年的豪爽旷达,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回忆。
B.本词运用夸张手法,“十里”“人间”“世界”等都极力渲染桂花香气浓郁、芬芳。
C.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从香气和色泽两个方面来描写桂花,写出了桂花精神风貌。
D.词以“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这两句收束全篇,别出新意,言桂花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这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7.词人借桂花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请简要分析。

答案
6.C“从香气和色泽两个方面来描写桂花”错误。本词是从形态、色泽、香气三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的。
7.词人借桂花香气馥郁、弥漫天地的形象,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希望一展宏图、收复中原的志向和抱负。
6.C【解析】C.后一个事例不是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体现。故选C。
7.(1)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2)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
【解析】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岂……乎”,难道……吗;“上”,上奏;第一个“止”,制止;“异”, 灾异;第二个“止”,解除;“而已”,罢了。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词藻”,诗词文章;“蚤”通“早”,早年;“受知”,被赏识;“以”,因;“皆命作记”,省略句,都叫(他)作记。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