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与粮食同行 ——致全体同学的公开信

高考作文范文 10-06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以哈六中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就“人”与“粮食”关系对全体学生写一封公开信。粮食,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粮食欠收,灾难便接踵而至。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食不果腹常常铤而走险,致使社会动荡。反之,“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五谷丰登便意味着国泰民安。民无粮不安,兵无粮不行,国无粮不宁,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便有了关于粮食的各种风俗文化。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脱离温饱线,食而不知其味,弃而不知珍惜的现象便层出不穷了。粮食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阳光照耀、雨露滋润的“天地果实”,是农人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的“人间成果”,粮食是有生命的;粮食能“感知”天、地、人,能让人延续生命,能令人齿颊留香,能使人从容心安,粮食是有灵性的。粮食突破了植物学意义,有了哲学意义上的生命和灵性。吃饭,也不再只是物质的摄入,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粮食与季节有关,与日复一日的一日三餐有关,与漫长的人类历史有关,粮食的背后是时光积淀而成的故事、人情和哲理。因此,人们与粮食同行,决不只是“果腹”这么简单,必然有苦难、艰辛,有挣扎、奋斗,有温暖、享受,有感恩、敬畏。
立意:
(1)粮食吸收了阳光雨露,融入了人们的汗水、情感和生命。
(2)粮食温暖了家人,维系了社会、国家,是不可或缺的保障。
(3)粮食承载了挣扎、奋斗的故事,其中滋味需要细细咀嚼。
(4)粮食是大地的产物,是劳作的成果,很多风俗文化与之有关。
(5)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开始出现食之无味、浪费丢弃的现象。
素材:
1.70年来,中国人碗里的粮食品种从粗到细再到粗,数量从少到多再到少,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营养搭配。
2.在童年记忆中,人们每天起早下田千农活,拔秧、插秧、割稻,十分辛苦。几十年来,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我们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
3.从“新中国成立初5亿人吃不饱”到“进入新时代14亿人吃不了”,没有哪个国家,比我们中国人更能体会这条饱腹之路上的酸甜苦辣。这当中有3个最为深刻的记忆:一是解决了温饱,二是告别了粮票,三是满足了需要。
结构层次:
信的题目“与粮食同行”亮明观点,揭示主题;这封信从粮食的由来开篇,说明人与粮食不可分割的联系;之后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先辈们珍惜粮食,而今天却出现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表明无论古今,人与粮食关系密不可分,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珍惜粮食;最后,发出美好愿景,倡导大家珍惜粮食,与粮食同行。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