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斜杠青年”的跨界之美

高考作文范文 11-08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②“佛系青年”成为2017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这个符号表达的是某些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加薪,加也行,不加也行;“双11”,抢到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③“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习近平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的回信)
④“斜杠青年”是一个网络热词,指的是这样的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分的束缚,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
读了以上关于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言论,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斜杠青年”的跨界之美
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李宏烨寄心于相声引发热议,但实际上青年在职业和专业上的跨界已屡见不鲜。许多人在社交网站上的个人简介是需要用斜杠呈现的,比如说:建筑师/“码农”/摄影师,故被称为“斜杠青年”。
这样的“斜杠”文化其实是现代教育造就的。从高中的选修课到大学的通识教育,教育的受众可以获得更为广博多元的技能和知识。这种在认识层面的开疆拓土也给兴趣空间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触发更多自主的深入学习。
同时,互联网兼容包并的文化氛围也给予青年跨界的勇气。一方面有强大的经验、资源、方法可供分享,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此长期发展,社会也会形成对“斜杠青年”的认同感。
跨界之美,在于其烟火般的变幻、张力和动态。在原本看似井水不犯河水的不同领域被打通了脉络之后,人们欣喜地发现有更多新奇的东西诞生。毕业于哈佛大学应用数学系的华裔青年Dave Liang成立乐队,将上海老爵士乐、现代电子音乐相融合,再加之本人的逻辑魅力,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作品。而李宏烨是否也有可能将学术界的思维力量带到更偏向娱乐化的相声界,夹杂入对民间生活的细致体察和理性思考,使相声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呢?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确实是美,但绝非唯一的美。当我们可以在美术中看到物理,在文学中看到音乐,在数学中看到哲学的时候,想必我们也会惊讶于这世界有如此广泛的互通性和多元性吧。
“斜杠文化”的美是有争议的。在我看来,许多争议来源于人们对特定专业或职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管理阶层的人更加盛气凌人,或是给研究学者贴上“老学究”“书呆子”之类的标签。伍尔芙在《一件属于自己的房间》中提到:“从群体上,对一种性别、一种职业或是一个阶级加以普遍的判断和责备,实属荒谬。”否定了个体的更多可能性之后,在心理上演化出来的是新时代的“工官制度”。
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有新来的大学生提到曾经感受到的蓬勃张扬的艺术学院文化。不禁觉得,“匠人精神”在现代也应该有新的诠释。把自己对艺术的热情和涵养投射到文物修复这样古老而严谨的事业中,不也是一种跨界和“斜杠”吗?
在敬业与乐业的过程中,我们不该忘记自己潜在的另一种身份,那便是这个世界的探索者。从一种专业到另一种专业,从个体的无限张力到一种事业的更多可能性,跨界本身,已是美。
上世纪兼攻绘画、文学和书法的“斜杠青年”丰子恺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来消弭刻板和局限再合适不过:“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解析】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