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 教案

教案设计 02-26 语文教案

  例: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分析:①句①是通过写“法”的“不能……”来衬托“礼义教化”的“能……”这句都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句③是通过写“越人风俗”使人“苦而有荣”来衬托“礼义教化”使人“无苦而有名”,这句又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句⑤则是通过“风”的比喻来写“礼义教化”的作用。所以答案应为C项。
  (3)关系错位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4)夸大品质,拔高人物
  例2: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解析:宋清的自白虽是自谦之语,但从中可以看出赚钱养家糊口是宋清做生意的主要目的,“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在文中没有依据。
  (5)无中生有,似是而非
  例3: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于文无据,不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6)望文生义,曲解文意
  例4: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解析:“逃窜之徒,归来如市”指的是那些逃亡他乡的人们,像赶集市一样都回来了。选项C望文生义,以今义释古文,将“逃窜之徒”当作贬义词。
  (7)概括模糊,范围不当
  例5: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解析:“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概括时,范围失当。
  (8)误解状态,混淆已然未然
  例7: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解析:“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与原文“将讼”表意不符,选项中的“官司”一词一般的理解是“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或已经官府审判”,而原文中的“将讼”,是指“将要提起诉讼”,将未然当作已然,错误。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