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唐多令 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

语文试题 05-03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故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上阙开头两句“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1)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
(2)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慷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疮痍,“新愁”满怀,难以尽述。
(3)答案1: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同时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答案2: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表达出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分析选取的意象,然后联系平时学习时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理解诗人的情感,再结合诗人的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结合点。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渲染意境,与上下文的关系等角度分析。本题“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意为“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这里诗人选取了落满汀洲的“芦叶”“寒沙”“浅流”等意象,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此句为第一句,结构上为下文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答题时注意抓住颈联中的手法用典,结合注释分析典故的内容,然后分析典故中的人物和诗人的相似之处。解题关键在于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分析情感。“二十年重过南楼”写时间过了二十年,表达出年华易逝,岁月不再的感慨。“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写出了交游零落的情形。结合注释“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以及诗歌中“旧江山浑是新愁”可知,昔日的军事重镇,如今却昔是今非,满目苍凉,体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情怀。旧日的壮丽江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而他对于这场可怕的灾难竟然无能为力,这怎么不教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呢?“浑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层含义。本有旧愁,是一层;添了新愁,是第二层。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层。
(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十年重过南楼”“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终不似,少年游”,将此时游览故地的景色与心情与以前的相比,突出此时的愁绪,运用了对比手法。“二十年重过南楼”,这句既是写实,又是虚写,这句话写二十年后又一次经过南楼,言外之意二十年前经过南楼。“故人曾到否”既是写眼前对故人的思念,又暗含二十年前和友人共游此地,表达出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因此本首诗的另外一个手法是虚实结合,答题时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及体现的情感,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一个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