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找遍了化学书,在氮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

语文试题 05-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找遍了化学书,在氮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说到酸气,你立刻联想着山西或镇江的老醋;说起泥土气,你就记忆到夏雨初晴,青草池塘四周围氤氲着的气息。但是俗气呢?不幸得很,“气”已是够空虚的了,“俗”比“气”更抽象!所以,有亚尔特斯·赫胥黎先生的机伶,在《文学中之俗气》那本小册子里,他也不能抓住俗气,像孙行者抓住妖风一般,用鼻子来辨别滋味。
赫胥黎先生以为俗气的标准是跟了社会阶级而变换的:下等社会认为美的,中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中等社会认为美的上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以此类推。又说:“俗气就是流露出来的一种下劣性”。这上中下阶级想是依照知识程度来分的,每一个阶级又分好多层,上等之上,下等之下。若说根椐银行存款的多少来判定阶级,赫胥黎先生断不至于那样势利的。
俗气是跟着社会阶级来变换的,不错!问题是:上等社会批评东西“甲”俗,中等社会批评东西“乙”俗,下等社会批评东西“丙”俗,它们批评为俗的东西虽不同,它们批评为俗是相同的,这个相同是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来自上等、中等、下等社会的代表人物,看见自认为俗的事物时,他们三个人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是相同的,否则决不会同声说:“俗!”这三个不同的事物中有什么相同的品质使这三个不同的人发生相同的感想?对于清洁成癖的人,天下没有一桩东西是不脏的;同样,俗的东西的多少也跟一个人的风雅的程度成为正比例,但是,不管他评为“俗”的东西的数量的大小,这许多东西里一定有一个像算学中的公因数,做他的批评的根据。
赫胥黎先生讨厌坡(Edgar Poe)的诗,说它好比戴满了钻戒的手。俗气迎人。这一个妙喻点醒我们不少。浓抹了胭脂的脸,向上翻的厚嘴唇,福尔斯大夫的大肚子,西哈诺的大鼻子,涕澌交流的感伤主义,柔软到挤得出水的男人,鸳鸯蝴蝶派的才情,苏东坡体的墨猪似的书法……都跟戴满钻戒的手一般的俗。这形形色色的事物间有一个公共的成分——量的过度: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但是十指尖尖都拶着钻戒,太多了,就俗了!胭脂擦在脸上是极助娇艳的,但是涂得仿佛火烧一样,太浓了。就俗了!肚子对于人体曲线美是大有贡献的,但假如凸得像挂了布袋,太高了,就俗了!以此类推。同时我们胸中还潜伏一个道德观念:我们不赞成一切夸张和卖弄,一方面因为一切夸张和卖弄总是过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语.下至戏里的丑表功,都是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另一方面也因为人家的夸大反衬出我们的渺小来,所以我们看见我们认为过当的事物,我们不知不觉地联想到卖弄,不管那桩事物确是在卖弄(像戴满钻戒的手)或是出于不得已(像大肚子)。因此,我们暂时的结论是:当一个人认为一桩东西为俗的时候。这一个东西里一定有这个人认为太过火的成分,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这个成分的本身也许是好的,不过假如这个人认为过多了。包含这个成分的整个东西就要被认为俗气。所以,俗气不是负面的缺陷,是正面的过失。骨瘦如柴的福尔摩斯是不会被评为俗的,肥头胖耳的福尔斯大夫便难说了。沉默冷静,不会应酬的人,你至多厌他呆板,偏是有说有笑,拍肩拉手的社交家顶容易变俗。雷诺尔慈爵士论罗马宗和威尼斯宗两派绘画的优劣,也是一个佐证:轻描淡扫,注重风韵的画是不会俗的,金碧辉煌,注重色相的画就迹近卖弄,相形之下,有些俗气了。批评家对于他们认为“感伤主义”的作品,同声说“俗”,因为“感伤主义是对一桩事物过量的反映”——这是瑞恰慈先生的话,跟我们的理论不是一拍就合么? 俗的意思是“通俗”,大凡通俗的东西都是数量多的,价值贱的;照经济常识,东西的价值降贱,因为供过于求,所以,在一个人认为俗的事物中,一定有供过于求的成分——超过那个人所希望或愿意有的数量的成分。从“通俗”两个字,我们悟到俗气的第二特点:俗的东西就是可以感动“大多数人”的东西——此地所谓“大多数人”带着一种谴责的意味,不仅指数量说,并且指品质说,是卡莱尔所谓“不要崇拜大多数”的“大多数”,是易卜生所谓“大多数永远是错误的”的“大多数”。
(摘编自钱钟书《论俗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只是俗气,江湖气、泥土气之类也都是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
B.赫胥黎认为知识程度不同形成的不同社会阶级,判定俗气的标准也不相同。
C.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人认定不同对象为俗气时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相同。
D.只要量过度了,不论是形式或内容,纵是原本好的东西,也会被认为俗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提出问题:认识俗气之难。然后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辩证分析并得出结论。
B.文章明确指出了赫胥黎俗气说的关键问题,再就何为俗气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
C.第四段先列举了一组“量的过度”的例证,再予分析说明。形象生动,清晰明白。
D.第四段中摘引瑞恰慈先生的话,目的是证明二者关于俗气的主张有一定的共通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俗气与否具有相对性。比如为赫胥黎先生讨厌的坡(EdgarPoe)的诗,也许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就很唯美。
B.简单朴实的文笔,或觉枯燥但不会嫌其俗气,但堆砌词藻的文章便有俗的可能。这个例子可证作者观点。
C.作者认为俗气与人数多寡密切相关。如果被感动的是大多数人,那么这个事物就极有可能是俗不可耐的。
D.作者并不完全反对赫胥黎的俗气说,比如俗气与否无关事物本身,随观者而异,这一点作者便明确认同。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