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侍御归上都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语文试题 08-2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侍御归上都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首联写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
B. 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
C. “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 这是一首送别诗,用语平淡,但诗味浓郁,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
15. 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14. D    15. 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②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③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错,全诗只有最后一联渲染了离别的伤感,“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写行船的轻快,可见离愁与伤感并不是全诗主旨。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整体分析,这两句诗构思巧妙,因为这两句分别照应前面的“舟移”和“路出”,体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随”“趁”,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赋予了“江月”和“山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炼字的角度看,颈联中的四个意象用“随”和“趁”两个动词连缀,别具匠心,意味丰富;“随”和“趁”字有动态感,能让人感觉到江水的流动,山花的摇曳。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