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语文试题 10-1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4.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变化。
B. 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C. 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D. 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15. 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14. C    15. 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项,“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错误,本诗直陈其事,杜诗是想借酒浇愁却因病断酒,更见愁苦。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确情感表达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由情感表达方式的特点分析诗句的表达方式。
“世间荣辱何须道”,世间的褒扬赞许贬斥谴责哪里需要谈论,直接表达情感,即直抒胸臆,“何须道”显示诗人不把荣辱名利放在心上的豁达胸襟。“塞上衰翁也自知”, 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连塞上老翁都懂得失马焉知非福,知道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的道理,何况通达事理、胸襟开阔的自己呢?又由注释可知范仲淹写这首诗时被贬谪,分析情感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所以“塞上衰翁”运用塞翁失马的典故显示自己不把贬谪放在心上的旷达。“斋中萧洒胜禅师。”比禅师(和尚)还潇洒,用禅师正面衬托自己,“萧洒”一词概括了郡守的起居状态,体现了诗人的精神风貌。诗人的潇洒情形如何呢?颔联和颈联进行了具体描述:虽然近来因为多病疏离了对酒当歌的豪放生活,但可以依靠诗词歌赋度过清静的日子;迷蒙细雨里仍兴致勃勃地赏菊,皎洁月光下流连忘返地欣赏江月。结合这些内容可见诗人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综上,尾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