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语文试题 01-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子曰:“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
[注]木铎:木舌的铜铃。古时施政时摇木铎。
21. “丘不与易也”的“易”的意思是_________。 由“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一句可知,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孔子说“无道则隐”,又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否矛盾?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21.     (1). 改变(改革)    (2). 宣扬政教    
22. 矛盾。这体现了孔子理想中的处世原则,与在社会现实的冲撞之下做出的选择之间的矛盾。孔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仕,政治昏乱就隐居。可是,当他真正发现世事已经到了不可为的境地,也始终不愿归隐山林。这体现了孔子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不矛盾。这是孔子对士与对已的不同要求。当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无道”的现实发生冲突时,孔子选择“知其不可而为之”,他认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毕竟只能在社会、人群中得以实现。他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但并不要求别人也要有这种使命感。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一空文言实词的意思考生要结合平时所学以及上下文推断词义。第二空要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同时要结合孔子的生平以及他的政治主张。
第一空,“易”,在古汉语中常见的意思有:换,交换;改变,更改;替代,改变等,这里根据语境,孔子认为如果天下太平就不会从事改革了。“改革”是从“改变”的意思引申而来。
第二空,“木铎”(duó):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治理天下的主张(也就是他的政教观)佩服至极。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宣扬政教。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生要明确答题模式为观点+理由,其中理由是最重要的。考生觉得哪一种观点理由充分就选哪一种。
如果认为矛盾,可以从两句观点相对立的角度来阐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意思是士人在天下有道时就入仕,在天下无道时就隐居。这是孔子理想中的处事原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是孔子沉痛的疾呼,当天下真正无道时,孔子却不愿隐居,反而认为在天下无道时,应积极入仕,改变现状。这种矛盾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体现了孔子的责任与担当。
如果认为不矛盾,可以从理解《论语》要把握一以贯之的原则,同时要知道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指的是什么具体情况的角度来阐述。“无道则隐”是针对“士人”说的,在天下无道时就隐居。“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针对自己说的。孔子追求道的实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指的是他在现实的努力,也就是孔子周游列国所做的。这是对人对己的要求不同。孔子选择承担自己的使命。
参考译文:
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