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

语文试题 02-17

1. B    2. C    3. A    
4. 材料一说明基础科学各个学科之间有交叉,这是基础科学可以为技术发展服务的基础;材料二说明“基础科学”对于技术创新有重大价值,这是基础科学为技术发展服务的可行性;材料三从理论上说明了“科学”和“技术”之间可以互动,指出了技术对科学的作用路径,并以我国将“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结合取得重大成果为例证明基础科学的确可以为技术服务。    
5. 理论依据:科学和技术之间也可以建立互动;恩格斯提到的“技术对科学的两种作用路径。实践依据,目前不少大型企业和工研院的基础研究源自攻克技术瓶颈和“翻译”技术经验的任务;我国70年来奠定新中国竞争力基础的重大成就几乎无不源自技术科学研究 ,“十二年科学规划”“两弹一星”工程,都是“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成果为学科提供载体、学科为成果提供支持”的成功范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各学科之间自成体系,有着严格的学科界限”错。原文在材料一“边缘学科有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可见各学科之间有交叉。
C.“而企业则无需关注基础科学的研究”错。原文在材料三“科学和技术之间也可以建立互动”“目前不少大型企业和工研院的基础研究源自攻克技术瓶颈和‘翻译’技术经验的任务,是对技术环节发起需求的科学响应,也是对‘务实’和‘求真’的兼顾”。可见企业也许关注基础学科研究。
D.“基础科学研究排斥‘有用性’”错,原文在材料三“科学求真并不必然考虑‘有用性’”,不是“排斥”。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C.“科技创新指的是企业对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商业行为”错,原文在材料三“很多人习惯于……企业对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就是创新……但是,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逻辑与科学截然不同,更不能将其简单视为科学的应用结果”,可见选项说法是过去人们认为的,而现在的研究发现这种说法过于简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论证结构、手法、特点等的能力。
题干要求找出不能证明“科学应归功于生产的事实”的一项,考生要分析选项是否是从“生产”中发现问题,然后引发一项新的“科学研究”。
A.“提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这属于“科学”;“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动机”“这种机器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属于“生产”。因此选项能证明的是由“科学”到“生产”。与题干表述相反。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能力。
材料一出自《百度百科》,“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介绍的是“基础科学”的内涵;“包括数学……边缘学科。边缘学科有物理化学……”,介绍的是“基础科学”的外延。由此肯出基础科学各个学科之间有交叉。
材料二摘编自罗志敏《“双一流”高校,耕好基础研究“责任田”》,侧重介绍“基础学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基础科学研究是高新技术的‘地基’,引发人类经济和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兴产业都与基础科学研究紧密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提升创新能力的‘供给侧’,是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动机’”,重点说明“基础科学”对于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摘编自孙喜、窦晓健《我们紧缺什么样的基础研究?》,先否定了传统的研发形态三分法,接着说明科学重在“求真”,而技术侧重“务实”,二者有“一系列的重要差别和联系”;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分别是:由于科学求真并不必然考虑“有用性”,因此科学发现并不会自动导致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升;由于技术的“务实”集中表现为“能够达成特定现象”,因此技术问题的解决并不必然需要科学的支持;科学和技术之间也可以建立互动。接着说明恩格斯指出了技术对科学的两种作用路径,并指出“在前一种情形中,响应技术进步的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最后说明我国力学、数学、通信等学科的传统优势就是来源于“工程技术开发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时空统一、协同发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观点、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提到文件要求“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日趋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加强重大科学目标导向、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部署”,这与材料三中提到的“科学”与“技术”之间可以互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之间可以有机联动相对应,因此理论和实践依据都可以从材料三中找到。
理论依据是之一首先是“科学和技术之间也可以建立互动”,并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加以佐证;理论之二是恩格斯提到的“技术对科学的两种作用路径:一是技术需求(即恩格斯说的‘生产’)为科学提供了研究对象;二是作为实验手段和研究载体,构成了科学‘给定条件’的一部分”,并具体指出响应技术进步的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的两种情况,“在现有技术达到极限时为技术升级寻找新的科学原理,也包括用科学语言‘翻译’技术经验、以科学原理保障技术‘适当条件’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转移性”。
实践依据,一是“目前不少大型企业和工研院的基础研究源自攻克技术瓶颈和‘翻译’技术经验的任务”;二是我国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70年来,奠定新中国竞争力基础的重大成就几乎无不源自技术科学研究”“无论是‘十二年科学规划’还是‘两弹一星’工程,都是‘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成果为学科提供载体、学科为成果提供支持’的成功范例”。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