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钱穆的湖与湖上闲思 陈益 无锡荡口古镇,是学者钱穆的故乡。粉墙黛瓦的街区,恰如两片青色衣襟覆盖在河道两侧。一座座石拱桥、石梁桥似纽襻,把它们紧紧相连。

高考作文范文 01-2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分析不当,这里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故选C。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修辞使用巧妙,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信手拈来,富有文学气息,与文章充满人文气息的情调甚为契合。
B.文中引用了钱穆《湖上闲思录》中的句子,文字虽多却不觉其繁,这些文字与作者行文融为一体,表情达意恰到好处。
C.在述及钱穆《湖上闲思录》一书成就时,提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所具有的意义,使文章具有了时代性。
D.末段以景结情,荡口山水依旧风清气爽,生活在这里的人依然惬意自在,作者委婉表达了再有如钱穆般大师出现的期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D.“委婉表达了再有如钱穆般大师出现的期待”无中生有。这段景物描写意在表现虽人世沧桑,但对故乡的遐思永远不会改变。故选D。
8.为什么说“这是乡愁,又比乡愁愈加深沉厚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钱穆先生晚年远离故土,落叶难归根使他内心有无限乡愁。②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有深沉的思考,他感慨其颓势却因年老力衰而无能为力备感惆怅,这种担忧远比乡愁更深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要分析句子的含义就要将其放入文段中,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此句在分析时还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及经历。划线句的前一句写“学者老矣,萦绕不去的,只是故乡湖荡给自己带来的心境”,由此可知“这”指代的内容,86岁高龄的钱穆应三民书局再版《湖上闲思录》之约,在台北外双溪寓所素书楼再次写下跋文,这距他上一次在太湖徜徉湖山胜处已过去了二十多年,而此时的钱穆已经远离故土,无法再回去了,钱穆怀恋当年太湖边的闲逸心境,实为解乡愁,而乡愁的本真是生命的叩问:一是年老慨叹,二是落叶难归根,三是对人生佳境的追忆。再加之他的跋文里略谈三十余年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撰述,其中对中国文化的感慨和担忧实比乡愁更深重,因此有了这句“这是乡愁,又比乡愁愈加深沉厚重”。
9.文章围绕“湖”来写了钱穆哪些“闲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钱穆写荡口鹅肫荡优美热闹的自然景致,抒发亲近自然、逍遥自在之情,反衬出自己对时局动荡的担忧。②对湖畔古镇居民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回忆,使得钱穆思考历史人生、过去未来。③晚年寓居他乡,故乡湖荡带给他的美好回忆,让他反思中国文化的现状。④对故乡湖荡的恒久记忆,让钱穆思索中外思想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文章可知,湖与钱穆有着剪不断的关系,可具体找到四个相关情节,一、钱穆从小生活在无锡荡口古镇,那江南水乡氤氲的烟火气息,在他心里留下深刻印记。斑驳的石桥,轻荡的渔船,鲜美的鱼汤,故乡烟火滋养着他的身躯,也滋润着他的心灵。二、成名后的钱穆,在太湖之滨完成了自己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三、抗战时期,他颠沛流离,身体抱恙,久治不愈,于是回到故乡。受到家乡风土饮膳的滋养,他的身体慢慢恢复。四、日后,他远离故土,但故乡湖畔的遐思却让他永藏心坎,受益终身。很显然,第一个情节是记述荡口鹅肫荡优美热闹的自然景致,这些情景让钱穆晚年居住在台湾都无以忘怀。对于他,湖是故乡的意象。在这里有钱穆亲近自然的情怀。第二个情节是当时他任教于无锡江南大学,临近太湖,距故乡荡口也不远,虽时局动荡,但却能偷得一段闲暇时光,反衬出自己对时局动荡的担忧。第三个部分则是钱穆故居——荡口古镇,对湖畔古镇居民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回忆,使得钱穆思考历史人生、过去未来。第四部分则是写其在晚年再次写下跋文时略谈三十余年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撰述时,依然不忘故乡荡湖,让他反思中国文化的现状,思考中外思想的差异。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