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1)伊尹【1】五就桀,或疑曰:“汤之仁闻且见矣,桀之不仁闻且见矣,

语文试题 07-04

6.(3分)D      解析:见:表被动;迁:灭亡。
7.(3分)D      8.(3分)C
9.(3分)参考答案:假如桀能够接受伊尹的策略,克制私欲,仿效圣人,夏朝就不会灭亡。
【评分参考】“向若”“克”“殄”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向若:假如、假若、如果,表假设之意;克:克制;念:妄念、欲念;殄:灭亡
10.(6分)答案示例:
①柳宗元认为伊尹是圣人,因为圣人考虑的不是忠于哪一个君主,而是天下百姓的安危,伊尹认为夏桀不仁仍五次投靠,是因为如果夏桀能听自己的建议,就能尽快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②石介认为伊尹是君子,因为君子忠君爱国,伊尹五次投靠夏桀,是为了向君主进言,以辅佐君主,保全国家和百姓。
【评分参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1)伊尹五次投靠桀,有人质疑说:“商汤的仁德,能够听闻并且可以看到,桀的不仁德能够听闻并且可以看到,为什么(伊尹在汤、桀之间)多次往复呢?”柳宗元说:“哎!这正是我认为伊尹行为高尚的原因啊。伊尹是圣人。圣人(考虑问题)从天下百姓出发,他心中(所想的)不是夏(也)不是商,(只是)心系百姓罢了。(伊尹)想:‘汤确实仁德,(但我投靠他以造福百姓)成效太慢;桀确实不仁德,早上我投靠(他),晚上就能够惠及天下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投靠桀。(辅佐)桀实在无法实现,(又)返回投靠汤。不久(伊尹)又思考:‘倘若还有十分之一(成功)的可能呢?(可)让百姓早些蒙受恩泽啊。︐(于是)又去投靠桀。(辅佐)桀不成功就又投靠汤。一直(考虑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所以又多次投靠桀),(但)最终(还是)不能成功,于是辅佐汤。让汤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君主),让百姓成为尧、舜的百姓。这就是我认为伊尹行为高尚的原因。仁厚到(像)汤(一样的程度),(以至于)四次离开汤;不仁到(像)桀(一样的程度),(以至于)五次投靠桀都不成功。圣人想要尽快看到百姓蒙受恩泽(就是)像这样(急迫)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汤和桀的区别,一个普通人都能明白,(伊尹)又怎么会往来不定,(难道)圣人看不透彻吗?我认为圣人急于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没有谁比得上伊尹,伊尹行为高尚,没有什么比得上五就桀(这件事)了。
(2)人们将“伊、吕”并称,认为他们的志向追求相近、为臣之心一致并且功劳相同。我认为伊、吕的功劳相同,他们的志向追求、他们的为臣之心却不同。(如果)君主不行正道,国家将要灭亡,(伊尹即使出身)于田间,(也)不会因为君主不行正道就背弃君主,不会因为国家将要灭亡就背弃国家,五次前去投靠(君主),拜见君主,(向君主)进言,想要(让)君主克制(自己的)欲念,(使)国家不灭亡,(使)夏朝不灭亡,(这是)伊尹的为臣之心。君主不行正道,国家将要灭亡,于是背弃国家,安逸地坐在磻溪旁,狠心看着君主不行正道,等待国家灭亡,这是吕望的为臣之心。但是伊尹(的进言)最终不被采纳,桀最终不能懂得正道,夏朝最终不能保存,(伊尹)最终投靠了汤,放逐桀灭掉夏朝。(伊尹)最初投靠桀但是桀(并)不听信(他),(伊尹)不忍心(让)百姓处于困境,这之后投奔了汤,(伊尹的行为)符合君子进退的道义。假如桀能够接受伊尹的策略,克制私欲,仿效圣人,夏朝也不会灭亡。吕望的为臣之心哪到得了这种程度?君主在高位凶恶残酷,百姓在低位困苦不堪,国家的运势一天天地衰弱,(他)不立即前去劝说君主,拯救百姓,延续国运,(却)直接投奔了文王,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吕望的为臣之心比不上伊尹的为臣之心,吕望的志向追求比不上伊尹志向追求的万分之一。纣王(如果能)后悔自己行为、有改正过失的心理,让吕望担任太公,消除恶念改过从善,商朝(也许)不会灭亡。吕望没有(为此)奔走一次(实在)太可惜了。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