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 王奎山 (1)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 (2)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要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

语文试题 01-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
王奎山
(1)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
(2)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要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哈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3)有一回队里分西瓜,家里分了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们娘儿三个把那个小的分吃了,留下那个大的给爹。爹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回来。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把那大西瓜从床底下滚出来,拍拍,听听,闻闻。但也仅是如此而已。吃的念头是从来都没敢动过的。父亲终于回来了,母亲喜滋滋地把那个大西瓜抱出来放到桌子上,准备切给爹吃。谁知道一刀下去,一股臭水就流了出来。母亲一下子愣在那里。过了一刻,母亲似乎明白了什么,指着我骂;“都是这个兔王八孙!”说着,抓起一把笤帚就要打我。我早意识到事情不妙,一溜烟地跑了。连吃饭也没敢回去吃,还是姐姐把我找回去的。
(4)女儿出生以后,母亲来城里给我看孩子。那时候,父亲已经退休在家了。逢到只有我们娘儿两个的时候。母亲就该叹气了。母亲说∶“不知道你爹在家咋过的哩!”我说∶“他一个大老爷儿们,还饿着不成?”母亲说∶“他一辈子没进过厨房的门,连啥是锅滚了都不知道。”我说∶“没进过厨房的门,还不是你惯的么!”母亲知错地笑笑,不再说话。到了麦收或秋收的时候,母亲更是坐卧不宁的,母亲常在我面前唠叨∶“娃,我听见‘吃杯茶’叫了。”我说∶“吃杯茶’叫又咋着?”母亲说,“‘吃杯茶’一叫,就该收麦了。”隔天又说,“娃,我闻见麦子的香味儿。”我说∶“尽说梦话!在这城里,你会闻得见麦子的味儿?”母亲却说得真真切切∶“可不是哩么,今儿一大早我一起来,就闻见新麦子的味儿了,真香啊!”
(5)于是,只好放母亲回去几日。
(6)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迅速地苍老起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头发就全白了。我怕母亲在乡下孤单,就写信让母亲来。母亲不来,说是在城里住不惯。后来,我亲自去接,母亲才答应来了。
(7)临走的时候,母亲领我到父亲的坟上烧纸。纸点着以后,母亲说∶“他爹,娃让我到城里住几日,你给我好好在家待着。”停了一下,母亲又特意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摊到地上,说,“你要是愿意随我去,也中。”然后就去看那空气中飘荡着的纸灰。一阵微风吹来,有一朵纸灰像一只黑蝴蝶一样在空气中飘来飘去的,最后,慢慢地落到了母亲摊在地上的那张纸上。母亲小心地把那纸灰包好揣到怀里,喜滋滋地说∶“你看看这老头子还怪会顺杆儿爬哩,我让他去,不过是虚虚,他倒当真了!”
(8)那年秋天,我回去帮母亲收花生。走到父亲坟前,母亲惊讶地叫了一声∶“咦吧——”我忙问∶“怎么了?”母亲说∶“你看你看,你爹在叫我哩。”我一看,爹的坟上裂开了一道一寸多宽、三足多长的口子,我笑笑,说∶“天干么?”母亲正色道∶“不是,肯定是你爹叫我哩。我这一阵总做梦,总梦见你爹,说是在那边也没人给他做饭,常常吃不饱……”
(9)果然,到那年腊月,母亲就不行了。
(10)临去之前,母亲从枕头下摸出一副绿玉手镯,对我说∶“娃,这副镯子我想戴走。”我说∶“你戴么。”说着,我就把那副镯子给母亲戴上了,母亲说∶“要说也不是啥值钱的东西,是你爹给我买的。”停了一下,母亲的脸上突然地涌起了一片酡红,母亲像个羞怯的少女一样地笑了。“那一年,你爹到熊寨去卖瓜,整整一挑子瓜,就换了这副镯子,你爹回来说是钱丢了,你爷爷把他好一顿骂。…。。…”
(11)我的眼泪就流出来。
(12)母亲说∶“那还是我当闺女的时候……”
(13)停了好大一会儿,也没听母亲再说什么。低头一看,母亲已经咽气了。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炖豆腐”不仅表现了母亲对父亲关心,父亲的谎言更能体现他对母亲和子女的爱,虽物资匮乏但一家人亲情浓烈,温馨如春。
B. “‘吃杯茶’叫了”“闻见麦子的香味儿”,文章第四段主要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坦诚直白地表达了母亲思念父亲,迫切回家的心情
C. 母亲去世前,要求戴“玉手镯”,这玉手镯凝聚了父亲对母亲的情感,所以母亲至死也不忘戴上它。
D. 父亲去世后,母亲“不到一年时间,头发就全白了”,父亲的去世会给母亲带来内心的巨大痛苦,加速了她的衰老。
7. 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较有匠心,如对母亲一些生前琐事的记述较详细,对玉镯来历的讲述却很简略,篇幅虽短,但表现力很强。
B. 小说写母亲为父亲上坟烧纸、包纸灰等情节,体现出作者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批判性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C. 母亲在临终前说“那还是我当闺女的时候……”,语短情长,为父亲、母亲之间淳朴但甜美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D. 小说具有一种记叙性散文的倾向,情节上没有过于明显的起伏跌宕,同时语言也质朴无华,不事雕饰。
8. 小说选取哪些场景来塑造母亲形象。
9.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