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写作 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

高考作文范文 04-15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 公开征求意见。《规则》规定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师对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规则》明确了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与权利,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规则》的出台是“众望所归”。
请从下列任选一个身份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完成写作。
①以在校学生的身份;
②以一线教师的身份;
③以社会热心人士的身份。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
随着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意识的提升,被误认为体罚的惩戒逐渐远离校园。加上有些家长对学生进行过度保护,舆论对少数老师不当教育行为的过度渲染,造成老师该管而不敢管。最极端的案例是“老师罚学生,警察抓老师”所激起的纷扰。当教师因管教学生而要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忧时,惩戒教育自然就成了禁区。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最完整的方式是奖惩并举,该表扬的表扬,该修正的修正。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惩戒,而在于如何把握惩戒和体罚的边界,怎样获得家长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以消除误会,减少阻力,赢得信任,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去年底,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力排众议,酝酿推出惩戒制度,为此,专门召开了一场由教师、心理学专家、法律界代表,以及学生和家长参加的听证会,论及的惩戒方式包括批评、加倍劳动、取消部分特权、没收、静坐、诵读、隔离、陪读等八种,此举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获得很多家长的肯定,为家校联合推进惩戒教育回归校园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惩戒没错,体罚不该;赏识可以有,管教不能少。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教育的权利,学校有处分的权利。赋予教师惩戒的权利与义务,首先必须明确其目的是纠正“熊孩子”的不良行为,最终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具体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和家长及时沟通,增进共识。此外,惩戒还要在有效的监督之下实施,或请家长配合完成,确保其合情、合理、合法,不被滥用。 
好的教育集教书和育人于一体,好的老师要做到宽严相济。曾经被一篇题为《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的文章彻底感动,作者是一位怀有深爱的母亲,她不赞同“暴力喂养”的棍棒教育,更反对变态凶残的体罚教育,但支持有理有度的惩戒教育。这位妈妈告诉她刚刚入学的孩子: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因为,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去苦口婆心或大动干戈地管教你。他期待你成才变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这是传道授业的悖论,也是为人师者的深情……如此真诚的文字,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赢得广泛共鸣。这是多么美妙的家校合一的愿景! 
教不严,师之过。如果教师不敢管,不想管,定会增加家长的忧烦,更是学生的悲哀。期待学校把惩戒权还给老师,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这是对教师负责,也是对家庭和未来负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材料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此事在社会上,特别是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对学生如何惩戒和管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对此,学生、教育工作者、社会人士都可以献言献策,只要发表的意见对规范学生行为、教师惩戒与管理有借鉴意义、观点正确、分析有理皆可。因为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文章要符合作者的身份。
【立意】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为《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拟定叫好;标准可行,尺度待细化;惩戒也应尊重人权。
【结构】可知是以“以社会热心人士的身份”写的作文,《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首段联系现实,摆明观点“当教师因管教学生而要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忧时,惩戒教育自然就成了禁区”。第二段围绕“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最完整的方式是奖惩并举,该表扬的表扬,该修正的修正”论述;第三段围绕“惩戒没错,体罚不该;赏识可以有,管教不能少”论述;第四段围绕“好的教育集教书和育人于一体,好的老师要做到宽严相”论述。最后一段强调“期待学校把惩戒权还给老师,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这是对教师负责,也是对家庭和未来负责”。
【素材】1.首先,作为一名在校中学生,我对此规则的制定表示赞同。因为适当的惩戒会让老师们更好地参与管理,增强教育的效果。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有了限制,但是如果学生因为受到惩戒而改变自身错误,对该德与行都会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此说来,善莫大焉。但是,规则具有约束效力,一旦制定就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不得不慎重。我建议:规则一定要细化。 
2.规则一定要细化,细化才能有很好的操作性。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正是因为细才有了操作性,才能有的放矢,把事情做好。制定规则更是如此。如果不细,教师如何操作?如果只说“轻则如何,重则如何”,那么对于学生的同一种错误,一位老师认为可以惩戒要轻,另一认为惩戒要重,都是依据的规则。同一种错误,为什么在不同老师眼里会有轻重之分呢?那是因为个体对“轻”与“重”的看法不同。如果老师们按照自己认为的轻重程度施以惩戒,可能大的错误被处罚过轻,小的错误又被处罚过重。 
3.那么,细化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规定迟到的惩戒方式,迟到五分钟和迟到两小时都是迟到,但显然程度不同。如果只规定迟到如何惩戒,对于只迟到五分钟的学生显然不公平。那就要细化来解决问题,规定迟到多少时间如何惩戒,迟到时间更长的又是如何惩戒。这样,老师们在实施惩戒的时候有规则可依,学生也能被公平对待。只有这样,也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符合制定规则的初衷。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