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内循环和外循环这两者之间是什么辩证关系呢?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层面上讲,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不矛盾的,尽管对单个地区、单个企业来说,两者可能是矛盾的。

语文试题 02-0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内循环和外循环这两者之间是什么辩证关系呢?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层面上讲,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不矛盾的,尽管对单个地区、单个企业来说,两者可能是矛盾的。为什么这么讲?现在,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占全球1/5的市场,再发展当然主要靠自己,不能靠境外的市场。所以第一个要求,内循环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内循环带来量。
那么如何促进内循环?
第一,要释放潜在的市场需求。当前中国社会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和10亿较低收入群体,对于前者,建议在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释放私人消费;对于后者,建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用3个五年计划时间,再帮助4亿人口迈入中等收入群体,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建议在城镇化方面下大力气,要让那些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变成城市的居民,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扎根落户。
第二,转变经济的发展重点。改革开放40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什么呢?就是要给地方政府官员合适的激励和约束,使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但过去地方政府的激励主要在生产环节,官员的主要激励是抓生产、抓项目、抓投资。现在要适当调整激励方式,引导各级政府想方设法抓本地的收入和消费,建议研究将部分税收由生产环节转向消费环节,由生产地征收改为消费地征收,同时建议将居民的满意度调查纳入干部评价考核体系,激励各级干部更加关注民生和消费。
外循环的意义何在呢?外循环刺激我们提高质。
我们为什么过去落后?从历史上看,明初以后不搞国际贸易,搞了海禁。一旦不学习就不能进步,过去五百年的惨痛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学习,不能关起门来自个儿竞争。比如格力电器要出口,无形中必须要按照国际标准做事,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有这个压力,必须学习。学习者不光是企业家、工人,也包括政府官员。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多,不用学英语了,讲汉语就行了。这个不对,人再多,关起门来没用,别人也有可能故意来找茬儿,所以学外语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外循环根本的要求,强迫你睁开眼睛,这样中国的好东西才能对外推广,好的技术才能推广,最终才能做大做强,要不然再好的玩意儿闷在家里也烂掉了。举一个例子,抖音是很先进的,它的算法很牛,年轻人喜欢,这个技术我们领先,如果抖音不去欧洲、不去美国,就在国内玩儿,很难保持领先,只有把自己的平台往外扩大,才能赢者通吃。
所以内循环和外循环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实际上是统一的,不要只强调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
(摘编自李稻葵《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辩证关系》,《大洋网》,2020年8月)
材料二: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双循环”要素流通的障碍。
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着力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循环的根本动力。要落实好“双循环”发展,就要认识科技创新在促进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一方面,科技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我国产业链从下游逐渐向中上游发展,实现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物质基础,是释放国内需求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科技驱动产业升级才能真正带来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升级,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摆脱对国外高品质产品的依赖。
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关键。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高技术供给不足是我国国内大循环的短板。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但是在半导体、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制造等领域仍然受制于人。高科技产业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最精华的部分,是评价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要真正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循环流动,就要把高科技产业作为重点来抓,尽快补齐产业短板。
科学技术是应对国际冲击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高铁、5G、航空航天、第四代核电等关键技术走出国门,依托科学技术融入国际大循环迈出主动布局的历史性步伐。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实力仍然较弱,在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仍然存在断链风险,生产经营活动受国际影响较大。从美国近期对华为的芯片制裁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新技术是掌控国际循环系统运营的杀手锏,影响了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和系统循环效率。
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为此,一是打造自主可控的创新链,满足国内市场技术需求。二是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链,破除我国产业循环的痛点和堵点。三是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构建以我国为主的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摘编自任志宽《让科技创新夯实“双循环”发展根基》,《南方日报》,2020年8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对单个地区、单个企业来说内循环和外循环这两者之间可能是矛盾的,但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层面上讲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B.转变经济的发展重点要适当调整激励方式,引导各级政府想方设法抓本地的收入和消费,激励各级干部更加关注民生和消费。
C.科技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真正带来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升级,摆脱对国外高品质产品的依赖。
D.虽然在半导体、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制造等领域仍然受制于人,但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只有中国。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我国市场占全球的1/5,内循环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主要的动力来源,经济再发展既要靠自己,也要依赖国际市场。
B.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4亿中等收入群体,建议在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释放潜在的市场需求。
C.只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夯实“双循环”发展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
D.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仍然存在断链风险,生产经营活动受国际影响较大,是因为我国科技实力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弱。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连云港市2020年共发出消费券77.4万张,惠及全市各类商家约7万家,累计拉动市场消费3364.6万元,促进我市消费市场人气回升。
B.2020年3月在京召开的全国外资工作会议指出,要为存量外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推动外资企业的复工复产,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C.华为加快“智慧生态圈”大数据应用领域、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更新,提升投资贸易合作水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D.浪潮国际云会计事业部与360集团在浪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全国范围内的百城巡展、商业广告等领域进行异业合作。
4.材料一中有“外循环刺激我们提高质”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请简要概括。(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