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文言文阅读水北山居记 (明)宋濂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

语文试题 05-13

10.B    11.D    12.B
13.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
14.(1)难道人的本性或许原本就是这样吗?还是习俗沿袭得太久因而不能够改变呢?
(2)才士君子不因为出仕退隐改变心志,所以地位低下、物质贫困都不能使之恐惧,富贵都不能使之骄纵,自始至终节操如一。
【解析】
10. B项,“逆:违背”错误,“逆”在这里的意思是“推测、揣测”。故选B。
11. A项,两个“者”的意思分别是: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无义不译。B项,两个“以”的意思分别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连词,表原因,“因为”。C项,两个“焉”的意思分别是:兼词,于之,对此;代词,他(毛一鹭);D项,两个“为”均为介词,均是“对、向”之意。故选D。
12. B项,“隐居”说法错,此时叶伯旼尚未归隐,此时的“乐”是他公务之余时山居及出游之乐。故选B。
13.依据后文“今……”可知,“使伯旼为布衣时”是句前状语,所以在“时”后断句;“以”表目的,连接“洗心涤虑”,所以在“洗心涤虑”后断句;“也”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句;“佐大府”“为元僚”“耸四民之望”是并列谓语,之间断句;“矣”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无乃……乎”是固定句式,在其前断句。
14.赋分点:(1)“岂……欤”,难道……吗;“抑……欤”,还是……呢;“固然”,本来就是这样;“相仍之久”,沿袭得太久。(2)“出处”,出仕退隐;“二其心”,改变心志;“慑”,使动用法,使之恐惧;“一节”,节操如一。
【参考译文】
古代的君子,他们身在尘世,虽然那里繁华纵横交错, 却能恬淡自然地看待,于是反而有置身山林这样的遐想。如今的君子,他们身处山林,虽然(山林)清静空阔有余,(他们)常常讥笑鄙视认为不够,反而多次产生对山林之外尘世的仰慕之意,唯恐错失。难道人的本性或许原本就是这样吗?还是习俗沿袭得太久因而不能够改变呢?如果有傲然屹立并且不被改变的人,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盆盎中的古代罍洗吧!
湖府经历叶伯旼,世代居住在永嘉城中。永嘉是东海西面著名的郡县,是官宦士子的车马歇息停留之所,外国商船外族珍宝纷集之处,气势盛大,名声和荣耀深入人心。人们生活在其中,谁不是听到鸡鸣便起,在苍茫无际的尘世中奔走,来追求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伯旼却不是这样。在蜃江的北面搭起草庐,茅檐竹门,仅仅能够挡风遮日,伯旼给它取名为“水北山居”。空闲时与两三位朋友带着酒壶, 由白鹿城出发,登上著名的华盖山,端着酒杯大声高歌, 歌声使山林振动;有时划着小船,准备好鱼篓,在江中垂钓;有时叫上小童仆相随,在梦草堂边边走边吟诗,诗句不接近古人不罢休。当他心满意足时,天地为之空旷辽阔,浑然不知道荣辱的变化,寒暑的更替。人们都说:贤明啊,我们的叶伯旼!高雅的情趣、超凡的风韵,在云外熠熠闪光,足迹虽在红尘,然而心却充满山林,他跟古代的君子真是接近啊!
然而我私下却对此存有疑问:假如叶伯旼是平民百姓,借此来摒除杂念消除忧愁,或许是可以的。(但)现在他辅佐上官,身为重要幕僚,受四方之民高高仰望,也可以说是(职责)重大啊;然而(他)对山居生活还念念不忘,这恐怕不行吧?我试图根据伯旼的心意来揣测:官府的文书烦琐杂乱,没有时间梳理,头顶星星出门,又头顶星星归家,还是认为(时间)不够,哪里能有时间在清静的水边寻求佳句呢?上要承命于府公,下要管辖下属, 不敢抗命上司而自认为清高,不想压制下属而将他们当作卑下之人,这些考虑应该很详尽,哪里能(有心思)在碧波之中垂钓而钓到白鱼呢?民情真伪而不能分辨,公事繁忙劳累却不能完成,又怎能饮酒观山并且流连风景呢?这三种情形,叶伯旼如今都没有,并且还说没有将这些弃置于一边,(难道)将依靠梦境来实现吗?我知道了:才士君子不因为出仕退隐改变心志,所以地位低下、物质贫困都不能使之恐惧,富贵不能使之骄纵,自始至终节操如一。叶伯旼的贤明值得称道的原因,大概就是这样而已。
即便如此,我还是有一种说法,向伯旼告知:当太阳绚丽于中天之时,万物皆得普照,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一定会被录用,拥有一才的人一定会得到任用。就像伯旼的才学和美德,谁不羡慕,难道有不能登上朝廷政权核心的可能吗?伯旼应完全打消寄情江湖的想法,而是更多地心存朝廷。等有一天功成名就,再到水北山居归隐养老,戴着头巾而坐,与二三好友追述一生旧交,烹鱼畅饮,从从容容地赋诗,还不算晚呀。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