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

语文试题 02-17

16. B    17. 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②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 ③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    
18. ①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②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③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19. 大学是做学问的文化殿堂,是知识精英谈经论道的地方,是教师们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地方。大学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记文学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举例分析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也就是要求学生筛选概括出文中能体现刘文典“狂”这一形象特点体现为哪些方面。然后通读全文,筛选出文中能体现“狂”这一形象特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本题通读全文,抓住第4段开头“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第7段“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第8段“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话’这些关键句子加以分析概括即可。解答类似题目,一定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原文关键句加以分析揣摩。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根据传记内容,概括刘文典在学界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然后通读全文,圈画出涉题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全文,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七段,仔细阅读第七段,根据这一段的内容,围绕原因二字,分条概括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含义能力。理解文中文章中语句含义,一定要把所要理解的句子放置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也就是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结合上下文内容去理解去含义。本题题目是“怎样理解刘文典说‘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的含义”,通读全文,在文章中找到“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这句话在文章第八段最后,是蒋介石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最后蒋介石终于去程了,却看到“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然后指出“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蒋介石要去大学视察“训话”是希望大学和大学的负责人能热烈欢迎自己,自己视察的大学能够为自己统治服务,也就是为政治权力服务,而刘文典拒绝其自己负责的大学视察训话,实在拒绝不了,也是不搞任何欢迎仪式,是因为刘文典认为大学是做学问的文化殿堂,是知识精英谈经论道的地方,是教师们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地方。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具体作答时,紧扣文本内容,根据以上分析阐述句子内涵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