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痴李老三 韦名 城不大,如一大铁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城里人戏称为锅城。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城志载曰:

语文试题 02-23

7. C    8. ①表现夫妻志同道合,情感深厚;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③增强文化韵味。    
9. ①互衬,戏外李老三痴迷戏曲衬托戏中李老三表演精彩,戏中李三善良高义衬托戏外李老三有情有义;②双线交织,既丰富小情节内容,又凸显小说歌颂情义的主题;③揭示人物性格的成因,戏中李老三影响着戏外李老三个性品格的形成;④戏中李老三寄寓着戏外李老三的感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C项,“目的是表现他思想很迷信”错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李老三对妻子去世的悲痛与不舍。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引用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从内容上,一般能证明段中心,突出、深化主旨,突出人物形象,丰富文章内容,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增强真实性,从侧面表现人物特点,增添文章的文采或文化底蕴,使文章具有诗意美,增添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结构上,可考虑照应,引起下文等。
第一处戏文“不怕,奴自藏于大哥伞下,便能去得”“我老三越思越想……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吐气把贼诛”“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是“农闲在家的李老三夫妇又在家拉开架势”唱的,是他们日常琐事的具体描绘;戏文中的李老三和莫二娘情谊深厚,唱戏的李老三夫妇也是志同道合,感情深厚。第二处戏文“哎呀!怎么静静跌落眠床下?”这一内容在结构上推动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戏中的李老三“坐地搔首狐疑”,看戏的李老三“目不斜视,想唱又不张口,一动不动,呆呆坐上半天,恍若隔世”,写出了李老三对妻子的怀念,从而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李老三带着红伞和黑戏包去看戏。第三处戏文比较简单,小说中的三处戏文内容具有文化气息,增强了小说的文化韵味,使得小说更具核心魅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①互衬,戏里的李老三表演精彩,“戏里李老三《柴房会》身兼三角,一会儿是声音洪亮朴实、字正腔圆的男声念白,一会儿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而戏外的李老三痴迷戏曲,“早年听遍了四邻八乡《柴房会》,每每听完看完,回家又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作者用戏外李老三痴迷戏曲衬托戏中李老三表演精彩。戏中李三善良高义,他“同情莫二娘的悲惨遭遇,毅然助其复仇”,而戏外的李老三怀念妻子,带着“红伞和黑戏包”去看戏,最后“伴着带来的红伞和黑包里自己画的一张工笔老妇人像,安详地走的”,作者用戏中李三善良高义衬托戏外李老三有情有义。②双线交织。小说中戏内的李老三同情帮助莫二娘复仇是一条线索,戏外的李老三与妻子夫唱妇随、情深义厚是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戏里戏外两条线索既丰富小情节内容,又凸显小说歌颂情义的主题;③揭示人物性格的成因,戏中的李老三正直、善良,为了莫二娘宁可“忍饥受饿当花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他的性格影响着戏外李老三个性品格的形成;④戏中李老三唱“哎呀!怎么静静跌落眠床下”的时候,戏外的李老三“一动不动,呆呆坐上半天,恍若隔世”,所以戏中李老三寄寓着戏外李老三的感情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