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书巴丘①事 陈与文② 三分书③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测。 未必上流须鲁肃④,腐儒空白九分头。

语文试题 03-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书巴丘
陈与文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测。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注】①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在长江上游。②陈与义∶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杰出的诗人。③三分书∶《三国志》。④须鲁肃;《三国志·鲁肃传》写周瑜于巴丘病重,上书孙权举鲁肃以自代。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三国志》,照应题目,交代写作缘起。中原沦陷的局面,为尾联"抒怀"埋下伏笔。
B.额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眼前之景,上句写秋冬风急天高的声势,下句把景物收结于岳阳楼。
C.颈联的"风露"既指自然界的风餐露宿,也指仕途上的坎坷;"洲"前着以"乱""字,隐喻世事之乱。
D.全诗由叙事起,中间两联寓情于景,意境开阔,最后以议论、感叹收结。声情跌宕,沉郁蕴藉。
2.诗的尾联有何含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3.①原文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②原文通过“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更能表现出美妙动人的动态过程。③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为协调统一,其中“不知何时”照应了“我”的“痴想”。
解析:①③④⑥中有比喻,且均为明喻。②是拟物,⑤是拟人。

4.答案:1.B; 2.①镇守长江上游不一定非用鲁肃不可,只可惜我这个读书人却空自焦急头发几乎全白了。②诗人反用.未必".空白",想要说明巴丘是边防要地,须得鲁肃这样得良将才能把守。③运用典故以鲁肃自况,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哀叹,忧国伤时的情怀。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