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赤壁 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语文试题 05-2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推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恰逢深秋时节。
B.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开篇即气势逼人。
C.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两句表明,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
D. 袁枚作诗论诗崇尚“性灵”,而“性灵”的审美价值核心是彰显独特的个性,本诗体现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21. 尾联所用的“吹箫客”和“乌鹊”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哪篇传世诗文?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20. B    21. 第一问:“吹箫客”出自苏轼《赤壁赋》,“乌鹊”出自曹操《短歌行》。尾联的意思是说,我这次来赤壁并没有带着吹箫的友人为伴,所以只能听到安静的夜里有乌鹊在凄凉啼鸣。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也暗含着得不到英明君子赏识、才华无法施展的失落抑郁。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说法有误。本联写一阵东风强似百万大军,当年刘备、孙权、曹操就是因为赤壁这一战,而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本联并未对赤壁之战进行具体描写,属于概述。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手法,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翻译相关诗句内容,明确使用了什么典故;然后结合典故内容,联系整首诗的创作背景,意象意境等分析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诗歌尾联大意是:我此游赤壁没有吹箫的友人同行,乌鹊凄寒的叫声显得这夜更加寂静。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曹操的《短歌行》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作者此联使用了两个典故。作者这次出游从鄱阳湖南下,游历岭南粤桂一带,再北入洞庭湖,进入湖北,然后顺长江东下回到南京。这首诗正是这次归途中,过洞庭湖湖口登临赤壁所作。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是深秋时节。但与苏轼当年不同,无友相伴、只身一人,备显孤独。“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曹操以乌鹊喻指无所依托的人才,表明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的渴望。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表明怀才不遇的苦闷。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