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写作 书山有路疑为径 ——“劝学”新说

高考作文范文 07-30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作文内容应该是“对学习的认识”,但学生需要重点注意三点:1.联系时代发展,结合当代学习呈现了新的特点,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的现实。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3. 以“‘劝学’新说”为副标题。
对于学习的认识,考生可以依据材料中提到的“逐步发展”、循序渐进,“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虚心请教,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勇于质疑、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从兴趣出发、勇于创新等等均可,所以本题其实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参考立意:
(1)学习要讲求效率,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2)任何时代,学习都不能急于求成。
(3)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更要有质疑精神。
(4)多种选择面前,兴趣也许是最好的依据。
(5)学习要以担当时代重任为目的。
参考素材:
(1)使命呼唤担当,担当引领未来,青年大学生明确和实现历史担当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十九大作出了我国处于新时代的战略判断,认清新形势,解决新矛盾,实施新战略,践行新思想需要青年学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有主动担当的意识,知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建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的应有之义。敬爱人民,坚定目标,坚持学习,勇于创新,执著信念,用实际行动促进历史担当的实现。
(2)任何时代学习都要循序渐进,忌囫囵吞枣。“学者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乃得其序。”由浅入深、由粗至精是学习应当遵循的方法和规律。有的知识是建立在其它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要想理解后面的知识,必须先学深学透前面的知识。对于较难的知识点,更要细嚼慢咽,把基础性的东西先行消化吸收,才能得其要义,为学习难点扫清障碍、开辟道路,不然就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
(3)学习要须教有疑,忌照单全收。“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要有怀疑精神,懂得“疑”才真正会思考,才真正会学习。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革新,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正如“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疑出了“万有引力”。要坚持从个人需求出发,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性学习,既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也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实现由生疑到无疑的转换,掌握学习的实质。
(4)学习要切己体察,忌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学习得再多,如果不亲自实践,那也只是“空中楼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学习的过程阶段,但只有加上笃行,才是完善了学习之道。当下,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任务,都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作出务实而睿智的回答。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才能把知识点有效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力,让学习之花结出实践硕果。
结构层次:
作文题目“书山有路疑为径”,观点鲜明;副标题“‘劝学’新说”紧扣作文要求。开篇引用名言,照应标题,明确点题:书山有路疑为径。接着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以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的事实充分证明“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尤其是在信息多元化、快捷化的当今时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接下来对“疑”作进一步阐释:“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使得文章内容更加的丰富和深刻。之后又联系实际,指出青年错误的学习观及其危害。最后通过鲁迅、李四光的名言再次点题,并呼吁:朋友们,书山有路疑为径,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