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论是"先进"的、"科学"的,而中国古代文论则是"落后"的、"非科学"

语文试题 05-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论是"先进"的、"科学"的,而中国古代文论则是"落后"的、"非科学"的,于是拥抱西方文论,对中国古代文论则弃之如敝履,并且说西方文论的价值根据是"人"与"自然",考察的是规律;而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根据仅仅是政治"教化",不考察规律。真是这样吗?
在那些追求西方时髦的人眼中,中国古代文论与封建专制的政治"教化"理论密切相连。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开始作为官方的正统理论。儒家的文学思想的确提倡政治"教化",特别是《诗经》,体现了诗歌的"经夫妇、厚人伦、美教化、成孝敬、移风俗"的功能,这就是说,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教化"说,明显是官方的文学理论,其价值的根据是王者的统治。白居易《采诗官》中说∶"郊庙登高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白诗说的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华文学和文论的主流并不建立在这种为统治者"教化"的价值上面。
在百家争鸣的条件下,孔子的学说最初也并非官方学说,孔子讲"道",他的"人道"是儒家学说的价值根据。作为儒家文论的起点,其价值追求全在一个"人"字上面,即对人自身成长的关切、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完美追求与对人的尊重与信赖。道家老子的"无之以为用"、庄子的"心斋虚静""以天合天"等思想,后来被转化为文论思想,更成为历代作家创作的内在依据。儒家文论的价值在"人的精神",道家文论的价值在"自然精神",非官方的儒道结合所构建的文学价值,终于为中国文学的发展赢得了胜利。
在中华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儒道文论相互补充,相互为用,形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文论的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价值根据。《文心雕龙》提出了"自然之道",在刘勰看来,自然是有文采的,人也是自然,不过是比一般的自然更高贵的自然,因为人有心,有心则有言,有言则自然有文。就是说,有心智的人类和其他自然一样也是有文采的,或者说更具有文采。日月、云霞、人物,都是自然,它们本身有"文",人以心感悟周围万物,也就有了"人文",这既是文学艺术的开始,也是文学艺术的价值源头的根据。在刘勰之后,尽管有韩愈的"文以明道"说、宋代理学家的"文以载道"说做为官方文艺价值根据流行于世,但反对一味歌功颂德的理论似乎更多,像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中指出,人是"天",自然也是"天",人的天与物的天相接相合,赋予文学以意义,文学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融合。
中国历代的文学家之所以能创造出那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与中国古代文人们所体认的,具有非官方性的、自然与人相契合的价值根据的文学之道有关。如果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所体认的文学价值只是官方的王者的"教化"那么就只能歌霸道,颂奴性,是断断不能产生那么多让人们永远享用的无与伦比的文学作品的。
(摘编自童庆炳《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根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文论缺少对规律的考察,只为了王者的教化,这使一些学者理解产生偏差。 
B.文学创作中体现政治教化功能的作品,最早出现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C.中国文学蓬勃发展,成就斐然,离不开非官方的儒道文论结合所构建的文学价值。 
D.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文论政治教化的功能逐渐被人性的自然的价值理念替代。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