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

语文试题 02-20

(1)康大叔、赵七爷、杨二嫂、方玄绰;
(2)鲁迅对于国民的愚昧落后麻木极为忧愤,转而弃医从文,从而强国救民;费孝通认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愚不可及”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
(3)①意思是:老百姓认可的事,就让他们去做。如果不认可,就向他们讲清道理。②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要让他们按照我们(统治者)的意志去做就行了,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费孝通认为乡下人并非“愚不可及”,只是知识有限,不存在智力的缺失问题,因此我认为应当选择第一种理解方式,应当听取百姓的意见,向他们讲解道理使他们明白,而不是一味强制压迫。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药》中,康大叔是刽子手,他杀了夏瑜,并将人血馒头卖给了华老栓;
《风波》中,赵七爷是一个不学无术,精神贫乏,阴险凶狠,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所以说“没有辫子,该当何罪”。
《故乡》中,杨二嫂欺软怕硬,唯利是图,所以一方面假装热情拉关系,一方面要占一些便宜。
《端午节》中,方玄绰自私自利,自命清高,他的“差不多”一说挟带私心,但偏要戴上忧国的花环,所以说出“差不多的。但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可知,鲁迅认为国人体格健康与否并不重要,最为关键的是精神是否健康。因此,鲁迅面对国人的麻木愚昧极为忧愤,才会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期望改变国人的精神。
由“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可知,费孝通不赞同城里人对乡下人的嘲讽,认为没有道理说乡下人“愚不可及”,他们只是见得少,知识容量不够,并非真的愚昧。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断句理解句子的含义,“可”可以理解为“赞同”,也可以理解为“可以”,断句不同,理解不同。
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一或材料二理解句子,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一中鲁迅对国民“愚昧麻木落后”的观点,需要理解费孝通对待乡下人的态度,根据两个人的观点理解句子。如①意思是:老百姓认可的事,就让他们去做。如果不认可,就向他们讲清道理。可以从材料一中鲁迅的观点态度进行理解,可以认为轮训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百姓,需要“不可,使知之”。也可以从材料二的角度进行理解分析。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